已有1條回答
很多媽媽可能在生完孩子,修養一段時間后,可能就會繼續出去工作了,結果也就會導致孩子和媽媽不親近的情況出現。當然,也有可能會是其他原因。如果媽媽想要緩和自己與孩子的關系,就需要多多去了解孩子,并多與孩子進行溝通。
孩子和媽媽不親近怎么辦
1、營造溫馨、融洽的家庭氛圍
好的家庭環境,會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溫暖。相反,如果爸爸媽媽總吵架,互相在孩子面前抱怨對方不好、不對,孩子每天都在消化這些負面的情緒,如果承受不住就會對家產生厭倦,對父母產生疏離感,所以聰明的媽媽要會營造溫馨、和諧、融洽的家庭環境。
同時父母和孩子也相互尊重,對孩子的教養采取民主的方式進行,經常和孩子溝通思想,了解孩子的需求,幫助孩子解決遇到的問題,糾正錯誤,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以及良好的做人品質。這樣等到孩子長大后,也會和媽媽、和家庭保持著親密的關系。
2、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父母每天留出20分鐘的時間,拋開“爸爸媽媽”這個形象,從規則制定者和約束者的角色里跳出來,痛快得跟孩子玩。不做任何指導,不給孩子任何約束。哪怕就鋪一個地墊,或者在床上,和孩子一起享受這20分鐘的無憂無慮。在陪伴孩子的時間里,父母一定要注意:充分給孩子以自由,而不是讓孩子緊張。
孩子做什么,只需要看著孩子說好;孩子說什么,父母只需要回應孩子提的那個話題。每天保持這個狀態和孩子互動20分鐘,有助于媽媽和孩子建立一個相對來講沒有那么多框架,讓他感覺安全的依戀關系,也就不會出現和媽媽不親近的行為。
孩子和媽媽不親近有什么原因
1、媽媽愛抱怨
有些寶媽結婚之后,經常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和老公發生矛盾,繼而又會開始無休止的抱怨。家本來是讓人身心得到放松的地方,如果孩子每天回到家之后,聽到的卻是寶媽無窮盡的抱怨。
這樣一來,他不僅不會對家庭產生依戀,還會在心里厭煩常抱怨的家長,所以寶媽一定要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不愛抱怨的人,才能避免孩子和媽媽不親近的情況出現。
2、專制的教養方式
有些媽媽在家庭中過于強勢,在教育孩子方面比較專制,從小到大,從生活細節到學習方面的選擇,都由媽媽決定,孩子一旦不聽話,就會受到嚴厲的責罰。
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會走兩個極端,要么沒什么主見,膽小懦弱,媽媽說什么是什么;要么在長大后特別希望掙脫媽媽的束縛,獨立闖天下,和媽媽不親近也就是正常現象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