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孩子慢慢學會獨立的一個過程,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明白這一點,不能對孩子產生過度的保護,這樣是不利于孩子獨立的。家長們也要知道,當孩子出現哪些行為時,就是孩子開始獨立的時候。
孩子獨立的表現
第一、孩子特別愛說話。生活中,有不少孩子特別的活潑,嘴一刻都不停著,隨時問問題,一會兒天上的,一會兒地上的,有時讓大人無法解釋。
比如:大海中間是什么樣子的?人為什么不能跳到天上去?要是我們出去遇到恐龍怎么辦?月亮會不會掉下來?一連串的問題,問個不停。那其實是孩子不懂那些事物的原因,想要知道為什么。這充分說明了孩子愛動腦筋的習慣,和體現了他獨立思想的一面。
第二、孩子活潑好動。愛動的孩子,簡單地說就是停不下來,可以從很多方面表現出來。就比如玩玩具,組裝了又拆,拆了又組裝,總想做出很多不同的東西來。
或者一會兒玩這個,一會兒玩那個,找著事情做,而這樣的孩子,你還會發現一個特點,他能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且容易投入到其中。這不僅能增加孩子的動手能力,能鍛煉孩子的身體,而且還能增加孩子的記憶力,多次的嘗試,孩子會得到更多的經驗,幫助孩子獨立的成長。
第三、能夠自己解決問題。當問題出現時,人們會按照既定的目標,運用平時學得的知識、經驗、技能等,通過思維的不停運轉,將問題解決的過程。
如果孩子們能夠做到這一步的話,說明孩子就已經很獨立了,家長們也要慢慢的放開孩子,不能對孩子過度的保護。
家長們怎么讓孩子獨立
1、要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尊重孩子情感,對于孩子的“大驚小怪”,父母要給予充分的理解,不能嘲笑、呵斥孩子,不能對孩子的感情不屑一顧,要給予真誠的關注。
與孩子之間,要保持一種平和的態度和寬松的氛圍,不能把成人意見和情緒強加給孩子,更不能對孩子進行“情緒污染”,用自己的不良情緒影響、壓抑孩子,讓其情感圍著成人變化,而無法擁有自己獨立的情感世界。
2、創造機會,感受挫折,培養孩子自我抉擇、解決問題的能力。多讓孩子接觸人,事物以及不同的環境,比如參加集體活動、爬山、旅行,在這些適應過程中出現矛盾沖突時,他會在不同的環境中做出不同的判斷。這時,家長不要立即去幫他們解決,而是鼓勵、支持和引導孩子,更不能打擊孩子的獨立愿望或者包辦代替。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