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小孩子本來應該無憂無慮,熱愛很多東西,同時也會有很多愛好,這樣他也會身心健康成長。但如果小孩心理不健康,就會對什么事都提不起興趣,自我意識很薄弱,內心也非常脆弱,成為了大家眼中的“玻璃心”。
小孩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1、焦慮。具體表現為缺乏自信、過于敏感、食欲低落、無端哭鬧。這類小孩對陌生環境反應敏感,而擔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鬧不停,常常擔心被別人嘲笑,對尚未發生的情況,產生過分的關注,并伴有無根據的煩惱。對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顯得過分焦慮。
2、惡劣的人際關系。兒童的人際關系主要是指他們與父母、教師以及同伴之間的關系,從這些人際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態。心理不健康的兒童一般沒有融洽的人際關系,往往由于小孩心理不健康等原因,與人產生交流障礙。
不能與人合作,對人漠不關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縮現象,不能置身于集體,與人格格不入。
3、有破壞性行為。對突然的事件頻繁爆發不恰當的憤怒,不順心時,過度哭喊、咒罵、臟話。通過幼稚行為、噪音或怪相吸引注意,上課時隨意說話擾亂他人。
憤怒的時候以同樣的方式毀壞物品或扔東西,在游戲中不遵守事先定好的規則,拒絕分享和合作,言語恐嚇或身體攻擊年幼弱小的同伴,如破壞或搶奪、扔東西。
小孩心理不健康怎么辦
1、要讓孩子學會獨立
不要讓孩子過于依賴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與同年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2、不要過分夸獎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贊許即可,過分夸獎會使孩子沾染沽名釣譽的不良心理。另外,贊許必須針對具體的事,讓孩子知道自己優點的同時感到你的贊許是真誠的,而不是虛的、哄他的。
3、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
家長對待孩子時,如果自己的情緒總是不穩定,喜怒無常。這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與穩定性,他會感到無所適從,變得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不健康的心理行為時,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則來訓練孩子。
小孩心理健康的表現
1、穩定的情緒
心理健康的小孩,在樂觀、滿意等積極情緒體驗方面占優勢。盡管也會有悲哀、困惑、失敗、挫折等消極情緒出現,但不會持續長久,他們能夠適當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使之保持相對穩定。
2、能正確認識自己
對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對自己感到滿意,并且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完善。對自己的優點能發揚光大,對自己的缺點也能充分認識,并能自覺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對未來充滿信心,在學習、工作等各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