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高中是孩子從兒童到成人的過渡期,雖然他們的心理有了很大的發展,開始慢慢擺脫幼稚的狀態,卻還是缺少著成年人的處事態度。高中生此時也正在青春期,由此產生的心理特征,容易使他產生過激的情緒,家長一定要做好適時的引導。
高中生青春期出現的心理特征
1、情緒體驗較初中階段強烈,情緒內容廣泛,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形成各種心境。常常憧憬未來,對活動充滿熱情,易振奮、易波動,也會感情用事,有時會出現盲目的狂熱和急躁,以致不計后果的沖動。
同時在遇到挫折時,會有種種消極情緒。由于思維的獨立性和自我意識的進一步發展,內心世界活躍,而且情感的外部表現常與內心體驗不一致。
2、興趣范圍進一步擴大,并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性格特征趨向穩定、成熟,外顯與內向類型明顯。可性格的可塑性仍較大,舊的不良性格特征可能被改塑,新的不良性格特征可能還會產生。
3、自我意識進一步增強,要求別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自我評價更加充實、客觀,有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要求。但也會出現自我與社會的沖突,有的高中生自尊心過強,自我中心突出,一遇挫折就會轉化為自卑。
4、對異性關注上升,在公開場合轉向內隱,但又有顯示欲,希望引起異性好感。在一定條件下,少數學生出現對異性較為隱定的情感,進而發展到戀愛。如父母處理不好,影響學習和個性發展。
父母如何正確對待青春期的高中生
1、理解、接納孩子
孩子出現的一系列身心變化,他自己也是始料不及、難以控制的,此時特別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納。千萬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變化,或者發現孩子的反常行為就驚慌失措,更不要打罵訓斥,橫加指責;否則,也就只會加劇和孩子的隔閡。
2、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對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變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樣,牽著孩子按自己設計的路線走,自然就會引起他的不滿,有意跟家長對著干。因此,要與孩子融洽相處,父母就得正確認識孩子,讓他學會承擔責任。
3、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要想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實更多的是,更關鍵的是,家長的觀念一定要改變,親子間的關系模式是互動的,互相作用的。這好比我們對待朋友,你對他和氣,對方一定沒理由對你不和氣,你對他尊重,對方沒理由不尊重你。
在青春期孩子尋求自主性的過程中,沖突和權利斗爭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大多數孩子和父母能夠解決好這些分歧,在維持彼此間積極情感的同時,重新調整與父母間的關系,使之變得更為平等。
父母教育青春期高中生的誤區
1、忽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也存在心理上的承受力,這跟大人是一樣的。由于人才競爭日益激烈,致使家長產生急躁情緒,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龍。如有的家長把多種能成才的‘“武器”,都往孩子的小腦袋里灌輸。
既要孩子學彈鋼琴,又要孩子學電腦。既要孩子成為科學家,又要孩子成長為藝術家。這種心情,雖然可以理解,但也要記住,孩子在漫長的學琴時間中,失去了童年應有的歡樂和興趣。
2、對孩子動武
打孩子是許多家庭中錯誤的教育方法,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犯多種錯誤。作為家長,應該理解孩子好奇的心理,循循善誘,輕聲細語的加以正確引導。
如果一味的打孩子,那就打掉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失去了天真,變得戰戰兢兢,畏畏縮縮,抬不起頭來,心理受到嚴重的挫傷,有的甚至造成孩子的性格有很大負面影響。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