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當孩子考上大學后,家長的心也算是放下來一大半了,因為可以不用狠抓他的學習,著重培養他的能力就可以。大一的孩子也已經成年,家長在教育時會輕松很多,只要使用正確的方法就可以。
大一的孩子怎么教育
一、讓他有充分的信心。
孩子的自信非常關鍵,積極的心理暗示往往能成就意想不到的結果。家長一定要給予大一的孩子充沛自信,助他們以積極的心態踏向人生新征程。切忌使用所謂的“打壓教育”,優秀的孩子都是夸出來的。
二、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家長應該做的,是積極的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將“高中生心態”扭轉為“大學生心態”,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積極溝通,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明白,大學需要更多的自立。溝通過程切不可急躁,以免引起抵觸心理。
而用品的準備則包括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這一點的準備因學校而異,除了必備的生活用品外,剩下的一應用品,由孩子自行購買效果最佳。
三、要保持適宜的溝通。
溝通是雙方的溝通,家長要做的,是更多的聽取孩子的聲音。大學除了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更培養孩子的自主生活能力,若家長仍將孩子牢牢地捆在身邊,便是對他全面發展的重大阻礙。所以父母最好不多插手,不事事主導,將選擇權和決定權交給他\她們,只保持適量的點撥,主要等待孩子的反饋。
大一孩子的心理特點
一、難以適應環境
很多大一新生的大學比較遠,甚至跨越南北方,氣候條件差異明顯,需要花時間適應。其實這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家長要鼓勵孩子克服困難,衣物要適應當地的氣候因素。還有大一新生吃不慣食堂,覺得不符合口味,或者不適應集體生活,甚至出現一些宿舍相處上的問題。
二、感到迷茫
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是嶄新的,高中差距比較大,需要確定目標、做好規劃。一些大一孩子感到迷茫,沒有那么多學業任務,不知道如何安排社團活動,每天有點“渾渾噩噩”的感覺。其實孩子也想變得優秀,但不知道怎么做,找不到適合自己的事情,感到迷茫和自卑。
三、自卑
大學可以接觸到更多有才華、有能力的人,也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有的人高考成績特別高;有的人能力特別強,性格活潑開朗,一開學就成為“班干部”;在社團競選的時候,更是容易遇到“滑鐵盧”,孩子會覺得自己能力不足。
家長如何關心大一的孩子
1、關心孩子的感情情況
考上大學以后,孩子從高中繁雜的學業中走出來,有了更多的時間,很多大學生大學期間會開始談戀愛。孩子在談戀愛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因為戀愛而影響學習或者被戀愛對象傷害等。
父母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判斷戀愛對象是否適合自己等。只有多關心孩子,孩子才會有所警惕,也才不會出現一些感情上的糾紛。
2、關心孩子的職業規劃
從大學開始,孩子就要學會樹立目標,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而不是渾渾噩噩混日子,渾然沒有方向。對于沒有思考未來,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嘛的孩子,作為父母的多關心孩子,多和孩子交流內心的想法。同時積極引導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規劃好自己的未來,這樣孩子才不會迷失方向,沒有目標。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