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對于屢教不改的學生都會感到頭疼,每次說了都是很難進行改變。所以,我們也就需要找到原因,然后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讓其成為老師眼中較好的學生。
對屢教不改的學生如何教育
首先,家長要停止抱怨,避免孩子對你的說教產生厭煩的心理
對于屢教不改的學生,切忌勿用嚴厲的語氣和威脅的話語,說多了孩子見怪不怪,根本產生不了作用;此外,家長要接受孩子犯錯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我們要接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犯的一些錯,不要過于追求完美;在此基礎上,我們再對癥下藥。
其次,認錯不是教育的目的,如何做得更好才是教育的根本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只將關注點放在為孩子糾錯上,如何正面引導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我們常會尋找原因,在尋找原因的過程中有時候恰恰給了孩子開脫的機會,因此家長一定不要下意識的問孩子為什么。
尤其是屢教不改的學生,家長可以先告訴孩子“無論是什么原因,這個做法是錯誤的。”再告訴孩子尋找原因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為自己開脫,并且家長的態度一定要明確、肯定。
最后,包容孩子犯錯,并給予正確引導
人都會犯錯,關鍵是犯錯之后的反思領悟,小孩犯錯之后意識到存在的問題,就很不錯了。家長幫助孩子認識到自身問題,讓孩子從中得到成長!犯錯不是大事,平常心對待就可以了,教教孩子接地氣,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小事情上多多包容,大事情上做的對,及時肯定和表揚。
學生為什么會屢教不改
1、家長的教育失敗
面對孩子的屢教不改問題,我們也不能說父母沒有努力,很多父母也購買各種育兒書籍,采取了很多看起來很合理也很有道理的方法,但是最終的結果卻往往收效甚微。無論家長采用的方法如何的好,孩子仍然是我行我素,屢教不改。
這就是隱藏在行為背后難以糾正的根本原因,因為我們從內在的生理基礎上已經做出了相應的改變。而這種生理基礎的改變,只通過一兩次的外在刺激是難以徹底糾正的。
2、規則不明確
有的學生行為明顯不對,但是不管跟他講多少次,下次他還是這樣做,問題就出在規則不明確上,這種情況特別容易出現在教養觀念不一致的家庭。比如:小朋友喜歡攀折小區里花草的行為。
家長則就會禁止,而老人帶孩子時,可能就不會在意這些,經常隨手摘折花草逗孩子玩,孩子也會跟著學,隨意摘花拔草。這樣不同的規則,就會造就孩子不同的行為。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