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讓家長都頭疼不已,有著操不完的心。比如自己的小孩性格過于外向,不僅能說會道,還不在乎場合,出現上課講話的情況。這樣的行為會影響老師講課,也影響著學習成績,是很不好的情況。
小孩上課講話家長應該怎樣教育
1、讓孩子知道課堂安靜的重要性
如果每一個人都在說話,課堂的紀律很差,老師會沒有辦法上課。課堂安靜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情。想學習的人可以在安靜的課堂中更好地聽講,不想學習的人只需要保持沉默,不打擾別人。
在什么環(huán)境就做什么事,孩子既然背著書包去了校園,就應該在學校里面做學習的事。讓孩子知道課堂安靜,能夠保證每個人正常的學習,過分吵鬧的課堂,沒有人能夠學習進去。
2、讓孩子知道尊重老師
上課的時候保持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不僅能夠讓課堂里面的每個同學能夠正常學習,也是在尊重老師。老師在講課的時候需要尊重,傳道受業(yè)者也需要尊重。老師在無私地教孩子們知識,孩子們也應該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付出,尊重老師講課的辛苦。
家長要提醒孩子尊重老師,尊師重道。同時要教育孩子遵守學生的義務,不打擾別人聽課,上課的時候不吵鬧別人,也是孩子應該遵守的義務。小孩上課講話,不知道遵守紀律是學生應該盡到的義務,就需要家長及時引導。
小孩上課講話的原因
1、不重視對于別人的影響
人本身就是一個群體交流的存在,所以孩子也可以和周圍人進行交流,但是我們應該清楚的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之中,絕對不是僅僅只是你和我。
而是周圍一群人,所以當孩子表現出來上課說話的情形,就已經影響到了他人。我們如果有這種照顧他人情緒的公德心,就不應該表現出來上課說話,影響他人學習的行為動作。
2、孩子不懂得規(guī)則遵守
或許在家里面,孩子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說話有什么影響,而進入學校之后,即使老師給孩子表明上課不能說話,但是他們的行為還是不受控制。
因為內心對于規(guī)則沒有一個較強的遵守觀念,當然出現小孩上課講話的情況也是比較正常的,畢竟無知者無畏。
3、自制力差
自制力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孩子年齡小,自我控制的能力就比較低,表現在上課亂說話、做小動作,甚至隨意下位走動等。自控力是需要培養(yǎng)的,培養(yǎng)的過程也就是社會化的過程,教育孩子的一大目的就是教會孩子學會控制自己,克服任性、隨意的問題,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我約束的意志和能力。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