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小學生心理上的健康也很重要的,家長這時候就要注意自己的行為,這樣才能避免孩子在學校有過激的行為出現。我們就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進行心理上的疏導,這樣孩子就不會有很大的心理上的問題,其實對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心理疏導也都是有必要的,家長也要重視起來。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心理疏導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年齡小,感知、思維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識都非常有限。家長就要去真正確立孩子的主體地位,熱愛、尊重、理解、相信自己的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同時也要以表揚鼓勵為主,要善于傾聽不同的聲音,適時地選擇一個既合本意,又易于讓孩子接受的實事求是的表達,打動孩子的心弦,以此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鳴,使得家庭能夠有良好的氛圍環境,讓孩子敢于表述不同,使其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作為家長,就要在孩子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自己的孩子,這樣才能使孩子感到真實、可信。因為家長不僅是一個家長,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孩子,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才能維持其心理健康的狀態。
小學生的心理疏導
1、巧妙暗示,樹立自信
自信的小學生表現的更是熱情樂觀、不怕挫折,也就能憑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目標。但目前小學生較為普遍地缺乏自信,存在自卑的消極心理。
就比如先天生理上的缺陷,在班集體中的地位,學生之間矛盾沖突都可能使其產生自卑。這種消極心理的存在,使小學生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平和的心態對待自己的不足。所以,這也就需要我們家長的引導,讓孩子保持心理健康的狀態,并且能夠樹立自信。
2、善于疏導,培養情感
成長中的小學生隨著知識積累的日益豐富,各種能力的不斷提高,生理心理的急劇變化,情感體驗逐漸豐富。但他們處于半幼稚半成熟時期,矛盾交織,他們的情緒情感還不平衡,不穩定,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緒、情感。
家長就要讓孩子知道哪些情緒、情感是好的,易被人接受,哪些情緒、情感是不好的,要控制消除。具有良好意志品質的人,表現為有堅定的信念,才會有著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