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和一些家長們溝通交流的時候會聽到家長抱怨如今的孩子越來越難教育,不知道天天腦子里在想些什么;孩子也吐槽家長根本不了解自己,總是把一些主觀意愿強加在自己身上。造成這種局面的愿意就是雙方過于的自我,沒有考慮到對方的感受,那么和孩子換位思考的重要性就需要家長充分了解一下。
和孩子換位思考的重要性
家長懂得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角度看問題,孩子也會不自覺地和家長一樣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所作所為、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在眼里。
家長的處事方式也會影響到孩子,家長懂得共情,孩子也不會無理取鬧,他們會更體貼家長,知道家長的不容易。
很多家長喜歡代替孩子做事,孩子遇到什么困難都及時解決,隨叫隨到。但家長這樣的做法很多時候沒有讓孩子感激,反而讓孩子覺得這是正常的,認為這是家長應該做的。而懂得共情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性格好,懂得感恩,也有更強的動手能力,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照顧好自己。
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當孩子犯錯誤時,懂得共情的家長不會顯得過于激動,而是以一顆包容的心去面對孩子的過錯,知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后,便不再深入追究錙銖必較。這樣的家長所教育出來的孩子,犯錯誤的概率更低,孩子內心寬容大度,也更加富有責任心。
如何教會孩子換位思考
讓孩子明白看待問題的角度是多元的。在人際關系中也是如此,父母要經常引導孩子從不同角度去看問題,而不是以非黑即白的一種理念。
換位思考之前先處理情緒。如果孩子和人發生矛盾,正處于情緒爆發期,此時不宜引導孩子換位思考。當孩子情緒平靜下來以后,再引導他進行換位思考。
利用小技巧幫孩子換位思考。換位思考是需要技巧的,如果家長空講大道理的話,有些孩子是很難做到的。家長可以讓孩子當一天“大人”,將家里的事情交給他處理,孩子站在那個立場就能夠更好的理解家長的感受。
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讓孩子敢于表達情緒。家長可以在描述完特定的狀況或行為后,接下來描述自己的感受,在說完對你的感受之后,你還可以把你的期待說出來。做完這些之后詢問孩子的意見,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學會了思考。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