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很多家長反映自己家的孩子,平時學習也很努力很認真,但是往往考不出理想的成績,甚至沒有辦法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這讓很多家長感到非常的焦慮,那么孩子為什么學什么都跟不上呢?作為家長該怎么去做?
孩子為什么學什么都跟不上
1、外界因素的影響
很多時候有些同學的內心是很想好好的學習的。但是由于個人的因素以及外界對自己的影響,總是會影響自己的想法。比如晚上經常失眠,上課的時候注意力總是集中不起來等等,這些都是會影響學習導致自己學不進去的原因。
2、沒有良好的學習品質
現在的家庭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基本不需要干一些勞皮傷骨的事,孩子在順境中成長,沒有坎坷,沒有困難和挫折的洗禮,獨生子女更是缺少磨練。孩子的吃苦耐勞精神,勤學苦練精神,奮發向上堅持不懈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等普遍匱乏。碰到一些小病小痛就是天大的事,受不起一點委屈和困難。自然這樣的瓷娃娃是難以有迎難而上,挑戰自我和他人的勇氣。
3、效率低下
沒有計劃的束縛,很多孩子就會在一科的學習上無限磨蹭,經常是學完一科一抬頭,已經到了深夜,其他作業還沒寫。尤其是寒暑假期,沒有計劃的管理,孩子一天下來,經常會出現很多任務還沒完成的情況。
4、基礎知識不牢
如果孩子舊知識不會,他就會把不會的新知識變成了舊知識。就像滾雪球一樣,不會的知識越來越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欠賬過多,包袱過重,這樣就壓垮了孩子,再講新課他就聽不進去,最后太痛苦了,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
學習的知識不是孤立的,我們剛開始學習知識的時候,會覺得很難。當基礎知識記得越來越牢,學習的難度系數會遞減。當我們的孩子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就會導致孩子學什么都跟不上了。所以孩子想繼續學習,脫穎而出,就必須把基礎知識補回來。
孩子學什么都跟不上怎么辦
1、家長要鼓勵孩子
孩子是一個在成長中的人,他的能力還在培養之中,而他的價值觀也在建立之中。就是說我們的孩子不會自動把事情做對,他出差錯是完全正常的。當孩子是因為能力問題不事情做錯了時,家長應該教會孩子把事情做對的技巧。并通過鼓勵把孩子從挫折感中拉出來;當孩子因為不知道什么對錯而把事情做錯了時,家長應該及時幫助孩子分清是非,并用鼓勵把孩子從迷茫中解救出來。
2、降低要求
其次,你希望孩子怎樣,就說孩子已經怎樣了。希望孩子有什么樣的品質,就說孩子已經有了這樣品質。比如,希望孩子愛學習,就說孩子愛看書,愛問問題;希望孩子記憶力好,就說孩子看兩三遍就記住了等等。千萬別說孩子“沒有記性”“笨頭笨腦”等。
3、不和他人比較
在學習上不要與其他的孩子去比較,而是要與他自己比較,有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這樣既可以幫孩子找回自信心,又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達到自覺自愿高效率學習的目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