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快樂樂的長大成人,但是有些家長由于平時疏于對孩子的照顧,讓孩子的心理悄悄的發生了改變,最終導致孩子叛逆,不愿意和父母溝通,那么孩子心理有問題的表現有哪些呢?
孩子心理有問題的表現
1、人際關系很差
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直接反應,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一般人際關系較差,或是朋友少。心理健康的孩子,會更喜歡和他人交玩,善于和同伴合作、分享。而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性格上會比較孤僻,和他人格格不入。針對這種情況,家長要耐心引導,告訴他身邊的朋友都是很友好的,鼓勵他多和他人交流,參與到群體當中。
2、不愛交流
孩子的不愛交流一般有兩種類型:天生沉默少言和受某件事影響不說話。天生沉默少言的孩子大多數都是受家庭因素導致的,家庭長期壓抑、窒息的管理方式讓孩子無法塑造自我人格,就不敢開口表達自己想法,當孩子被壓抑時間久了,很容易造成自閉的性格。
3、經常吵架
孩子和父母吵架可能是親子之間的不理解造成的,如果孩子經常和父母吵架,這是孩子心理的消極情緒的一種發泄,表達自身的不滿,會破壞親子關系,產生隔閡,嚴重的孩子甚至會出現叛逆,做出傷害自己或者他人的行為。
當孩子在交流時情緒發生變化了,父母要注意一言一行,盡可能地保護到孩子的心理,實現平等有效地交流。
孩子心理有問題怎么辦
1、重視孩子的心靈教育
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孩子美好的心靈、幼稚的心靈更需要關心。家長先要知曉孩子的心靈更加需要關心,從小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個家長應盡的義務。老師和家長應默契配合,由一方擔任批評的角色時,另一方擔任勸解,萬不可兩面夾擊,要給孩子“溫暖的家”的感覺,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孩子美好的心靈。
2、承認鼓勵孩子
兒童有一種需要承認、需要鼓勵的心理,他們喜歡成功,喜歡得到大人的認同和贊揚。因此,家長就要經常鼓勵孩子,孩子通過不斷地被鼓勵和贊揚,自身的行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產生心理升華。
3、耐心陪伴
孩子對家長的需求很大,對于孩子而言,陪伴非常重要,長時間的陪伴能夠讓孩子的心理處于比較健康的狀態,可適當緩解孩子的負面情緒。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