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其實現在的孩子很難去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僅是因為家長所以事情的包辦,還是就是沒有給孩子起到好的榜樣,這就需要家長自己進行反思,同時要當好孩子的“老師”,那么孩子的好習慣有哪些呢?
孩子的好習慣有哪些
1、學習習慣
就比如說閱讀:沒有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可能就是學習上的潛在差生。這并不是危言聳聽,因為閱讀是孩子文字理解能力最直觀的提升方式,如果孩子不愛閱讀,低年級可能不顯,到了高年級,孩子很可能會出現理解不了,大腦思考跟不上的現象。
2、健康習慣
就拿假期、運動來說:假期間,孩子的作息是個大問題,不用每天早起上學,孩子往往特別容易放縱,晚上不睡,白天不起。寒假期間,孩子可以稍微晚一點起,但是不能被窩里躺一上午,還是要堅持健康規律的作息。
運動對于孩子們的身心發育都有好處,寒假期間,不要讓孩子整天宅在家里看電視、打游戲,多陪孩子出去運動,趁著有時間,鍛煉出強健的體魄。
3、遵守時間的習慣
時間觀念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只有尊重別人的時間,才值得讓別人尊重。培養孩子遵守時間的習慣,從上學不遲到開始。我們要讓孩子知道遵守時間的重要性,從小培養孩子有規律的生活,將時間概念以非常自然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
而且良好的作息習慣是孩子形成時間觀念的前提,只有把作息時間固定下來,形成習慣,孩子才能對時間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
4、對人要有禮貌
家長要以身作則,而且有禮貌包括很多種,比如見人主動打招呼、要微笑、跟別人交談要認真的傾聽、不打斷別人、多說謝謝、對不起,有小朋友到家里做客要熱情的接待等等。都是從細小的事中養成有禮貌的習慣。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從小就要培養自理能力,比如小的時候自己穿衣、吃飯,大一點了自己洗襪子、疊被子,收拾玩具等等。
家長要學會放手,不要所有的事都給孩子安排好,孩子其實很愿意幫助父母做一下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掃地,孩子也能從中體會到勞動的樂趣,不會長成一個自私的孩子。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