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現在很多小孩子做事都比較磨蹭、懶散,這個現象已經非常普遍了。但是這個習慣會對孩子以后的成長非常不友好,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孩子作業寫不完導致成績不好。那么小孩子懶散怎么回事呢?
小孩子懶散怎么回事
1、孩子失去了鍛煉機會
有的家長的確很勤快,工作也好,生活也好都能安排地很好,但面對孩子,這種好卻有一種負作用,那就是你都干了,那他干什么呢?當孩子要學習吃飯時你來喂了;當孩子學習走路時你總抱著;當孩子該學習自己收拾玩具時你都收拾好了,所以你都干了他干什么?
父母太勤快,包辦太多,除了讓孩子失去了鍛煉獨立生活能力的機會,還對其心理造成了一定影響。比如,你一直不給他鍛煉的機會,導致小孩子懶散,不會的太多了,就越來越不敢嘗試,越來越依賴媽媽,這不利于他獨立人格和自信心的培養。
2、獎勵過多
現在很多家長秉承著,正面引導孩子,能夸獎就不批評。并不是讓各位家長去批評孩子,而是不要去過度的獎勵孩子。如果對孩子獎勵的過多,那以后他做每一件事情都在等著獎勵,對這件事情本身的動力,積極性就會隨之減少。他就不會去重視這件事情,慢慢的生活就會讓小孩子懶散。
3、時間觀念不清晰
孩子對于時間的認知并不清楚,面對不想做的事情時,他們總是會選擇逃避或拖拉下去,等到實在沒有辦法之后,才會動手完成,而這種習慣是由于時間觀念的模糊所導致的。
小孩子懶散怎么辦
1、多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時間
隨著生活經驗的累積,孩子對于時間的概念能夠得到增強和發展,可以越來越好地把握時間長短,對1分鐘、20分鐘,1小時這些具體的時間段也有了更真實的體會。
在孩子洗手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時間就像水龍頭里的水,一直在流逝。我們把水龍頭關掉,水就會停止流動,但是時間卻永遠不會停滯,在一些類比中教育孩子懂得珍惜時間。
2、為孩子做好榜樣
父母應該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在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教。我們在對孩子做要求的時候,首先我們自己就應該做到,你希望孩子能夠養成的品質,自身就應該擁有。
想要孩子勤奮,首先我們自己就不應該是一個懶散的人,否則連我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還怎么去要求孩子做到?人都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尤其如此。
3、讓孩子做家務
家務是鍛煉孩子特別好的方式。別看它瑣碎,卻能實實在在地鍛煉孩子各個方面的能力,如動手實踐的能力、獨立性、責任感,最重要的是,它能幫助孩子未來更好更獨立地生活。做的是家務,過的卻是生活。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