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和家長了解孩子情況的時候,發現這樣一種情況:老師向家長反應孩子在學校比較懶惰,生活中自己的事情不能很好的處理,學習中缺乏主動性,學習任務需要催著才能完成,那么老師說孩子懶散怎么教育呢?
老師說孩子懶散怎么教育
1、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有的孩子磨蹭拖延,看似是懶散,其實是缺乏時間觀念,做事不連續,父母這個時候就需要引導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不妨給孩子時間期限,超出時間期限,適當設定一些可行的后果。在這樣一種環境的熏陶下,有利于孩子加強時間觀念,幫助孩子形成自己的做事節奏。
2、讓孩子得到鍛煉
千萬不要放過任何能夠鍛煉孩子的機會,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盡量讓他獨立完成。很多時候,父母的過度保護反而讓孩子喪失了獨立能力和自信。多讓孩子嘗試,給他更多的鼓勵和信心。讓孩子從日常小時鐘培養勤勞的性格、習慣,更培養了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和責任感。
3、經常肯定與表揚孩子的努力
當長期被批評后,會產生心理頹廢感,更加容易自我否定,既而會出現懶散現象。把常“批評”變為常“表揚”,只要發現孩子做的好的事,就借事夸人,再孩子是不是美滋滋的?時間長了后,孩子的生活態度就會發生明顯改觀。
4、家長要做好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
家長平時在孩子面前要做好自己,要展示出良好積極的一面,這樣才能對孩子的言行舉止產生良好的影響,才會帶動孩子越變越好。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因為父母對他們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自然可以很好地教育好子女。
5、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大的動力,相信家長們對此一定深有體會,對孩子們而言也是如此。孩子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往往都會認真對待。幫孩子建立好的學習態度,首先應幫孩子培養學習興趣。
6、培養孩子專注力
家長養成始終帶著教孩子找目標的敏感意識后,只要孩子接受了目標,激勵和引導便顯得尤其重要,因為你的肯定、鼓勵和贊美會激發孩子做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7、一起制定規劃
父母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給孩子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清單”,并且將時間也規劃好,取孩子接受程度與家長心理預期的折中點。當孩子一個人不能完成這些計劃的時候,家長可以提供必要的輔助,但一定禁止孩子中途放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