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年紀比較小,不知道怎么正確的表達自己的需求,因此往往會急得大哭大鬧,做父母的往往也是手足無措,尤其是在公共場所,一些“社恐”的家長更加慌亂,那么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怎么辦呢?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怎么辦
1、給孩子多些關注
孩子有時候在公共場合吵鬧,是為了引起家長的關注,有時候,家長在忙一些其他的事,作為家長應該在孩子身上投射一些注意力,不僅為了孩子的人身安全,也是為了讓孩子安靜不吵鬧,當孩子想說話時,貼近孩子,讓孩子好好表達,當你和他距離拉近,他自然也不會大聲喧嘩了。
2、控制自身情緒
孩子的心智仍不成熟,因此容易做出不理智的行為。假若這時家長因孩子的行為而失控,問題便無法解決。孩子沒辦法控制自己時家長一定要想辦法穩定自己的情緒。當孩子當街撒潑時,父母可以先默念三遍冷靜或是先進行深呼吸,等情緒穩定下來后,再思考解決方法。
3、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有時孩子哭鬧的原因點并不在事物的本身,而是父母的態度或是孩子本身的需求能否被看見,因此可將孩子的注意力從原本執著的事物,轉用替代性的東西來代替,例如孩子要離開親子館卻舍不得某樣玩具而想帶回家時,可用圖畫紙或貼紙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并安撫孩子,告訴他下次可以再來。
4、堅決拒絕孩子不合理要求
堅決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可以冷處理,走到別的地方,讓孩子自己哭,或者把孩子帶到人少的地方??傊褪菍⒆拥膽B度要堅決,這樣他們才會長記性。
5、出門前做好準備
當涉及到和孩子們一起做任何事,尤其是在公共場合時,準備工作是關鍵。家長在離開家之前,要在腦海中列一個清單,列出你要去的地方,以及可能引發發脾氣的問題,然后做好準備。
做好心理準備也同樣重要,盡管你盡了最大的努力,孩子在公共場所發脾氣還是可能發生。知道并接受孩子可能發脾氣這件事,會幫助你保持冷靜。
6、家長還應該以身作則
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莫過于“言傳身教”。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可以在生活中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情培養孩子。通過家長這種以身作則的反思,對孩子的行為起到一種榜樣的作用,示范的作用,在生活中對孩子的行為和認知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