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教育孩子時,不少家長遇到的難題就是孩子比較自私,不喜歡與人分享,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時候,不喜歡讓其他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家長此時要關注孩子的狀態和感受,及時的進行引導,讓他在分享的過程中實現成長。那么孩子不分享家長該怎么做呢?
孩子不分享家長該怎么做
1、將東西分類
哪些可以分享,哪些不可以告訴孩子,不必向別人分享自己的每一樣東西。平時讓孩子對自己的東西分類,將他愿意分享的物品放在一個專屬盒子里,將不愿意分享的物品收起來。
如果家里有其他小朋友來訪,提前與孩子討論他可以分享哪些玩具,避免在玩耍的過程中發生爭奪同一玩具的情況。
2、父母做好示范
父母的言行對孩子來說有著非常大的示范性,當家長們做好孩子的榜樣后,他的行為就會更加有參照性,更加知道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確的,父母的榜樣的力量會讓孩子更清楚的明白自己應該怎么做。
3、不要逼迫,打罵孩子
當孩子違背家長的意愿拒絕和別人分享東西時,家長要平靜情緒,不要一時沖動,逼迫甚至動手打罵他。雖然有時候孩子會因為家長的逼迫,打罵而分享自己的東西,但這不是真正的分享。
分享是在孩子自愿的情況下進行的,家長越強迫,孩子越失落,也更不愿意做出分享的行為。
4、及時強化孩子的分享行為
每個孩子都希望被家長夸獎,所以當他做出分享的行為時,家長一定要及時的表揚孩子。通過鼓勵和表揚強化他的分享行為,讓他明白他的行為是正確的。這樣孩子不分享的情況就會有所改善,從而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5、示范如何分享的行為
教育孩子分享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應該利用家庭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分享行為,比如爸爸媽媽之間相互分享,分享后非常開心,讓孩子看到爸爸媽媽是如何分享的,感受到分享的快樂。
6、告訴孩子分享的快樂
家長們也需要認真地告訴孩子分享的重要性,不是強制性地要求他必須去分享。家長可以對孩子說,分享可以收獲更多的快樂,還有朋友,這樣他的接受度也會高很多。
分享行為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養成的,它需要家長慢慢的引導。孩子接受“分享”也需要時間。孩子不分享,所以家長要遵循他的成長規律,要不急不躁,這樣才能陪伴他逐漸成長。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