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厭學,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遭遇困難挫折,且一直無法解決,長時間積累后可能產生的一種心態,孩子出現厭學傾向后會更加抗拒學習,造成成績進一步的下滑。那厭學的心態是怎么厭學的呢,厭學心理的分析及對策都是什么?
厭學心理的原因分析
1、不了解自身優勢
家長可以觀察一下,很多孩子的班級中都有這樣一種學生,平日里大家學習的時候,看他埋頭寫字也很認真,可以感覺到他學得很努力,但是每次考試成績都在班級后面幾位。
他們看不到希望,表面在學,心中卻在放棄的邊緣,最后選擇了輟學了道路。根源在于,這類的孩子對自身能力的評價不夠客觀,僅僅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全盤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對自己絕望。
2、沒有明確的目標
孩子不清楚自己是為了什么都讀書,將來有什么計劃,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從而產生了厭學的想法,認為讀書無用,可能會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
3、想學但學不會
孩子本身也對學習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從學習時間上來說,付出完全不輸于班級里面的第一二名。但孩子的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周圍的學霸輕輕松松考到班上乃至年級前幾,孩子的成績仍然墊底,湊合人會產生厭學情緒。
厭學心理的對策
1、發現自身的潛能
要想孩子能有一個良好的成績,興趣是關鍵,通常興趣所在也是孩子的優勢潛能所在。孩子需要找到自身的興趣,從興趣出發,讓自己真正的熱愛學習、喜歡學習,從心里愿意真正的去努力,這樣才能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效果。
2、訂立目標
沒有學習目標那就訂立目標,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究竟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又該怎么去努力達成愿望呢,讓孩子去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真正的想要去好好學習。
3、不要感動自己
孩子的努力其實并不是一種真正的努力,他們往往只是為了老師和家長那句“你真努力”的表揚,也許是為了讓自己回顧一天的時候不覺得后悔,成績不好的時候安慰自己,“不是因為我不努力,只是腦子太笨”。
孩子其實并沒有在努力,只是假裝努力感動了自己。孩子首先要做的沒激素停止這種無用的假努力,對基礎知識做深度思考,跟緊老師的復習計劃,把課本基礎知識掌握好,把基礎的題目弄懂弄透,能把課堂吃透。
先將基礎知識理解透徹,然后在從目前的學習過程中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付出真正的努力。對于錯題可以建立錯題集,將每一個失分點都掌握透徹,不要出現錯了又錯的現象。
孩子厭學的問題解決起來并不是很難,但這需要孩子學會反思以往的學習過程,從中找出自己的學習問題,更需要孩子在今后不斷努力,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彌補落下的知識點。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