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少被溺愛的孩子能夠在長大后保持獨立,而孩子一般都會變得自私自利、不尊敬長輩,還沒有什么主見,只會茫然地給家長要這要那,不滿足還會在哪里“撒潑”,所以家長太溺愛孩子怎么挽救呢?
太溺愛孩子怎么挽救
1、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在吃完飯之后,父母可以讓孩子來收拾,自己打掃自己的房間 在遇到問題之后,家長也不要第一時間去解決,而是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如果孩子處理不了家長再介入,這樣也能更好的鍛煉孩子的能力。
我們要提高孩子的責任感和正義感,提高孩子獨立去承擔生活的能力,這樣孩子的內心才會變得更加的強大。
2、學會換位思考
很多孩子都會以自我為中心,這種意識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養成的。家長要在生活中不斷引導孩子進行換位思考,比如背書包,自己背著累,那爺爺奶奶背的時候累不累呢?好吃的東西是不是別人也愛吃呢?
當孩子在換位思考的時候,家長要適度表揚,讓他認識到與別人分享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長此以往就可以養成與他人共處的良好習慣。
3、適當的讓孩子吃點苦
我們可以適當的給予孩子一些挑戰:比如在寒冷的早晨早起跑步、讓孩子嘗試送報紙、去菜市場買菜等這一類的小考驗。在孩子挑戰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站在客觀的角度下觀察他,在他完成挑戰后要給予中肯的評價,該表揚的地方要表揚,該批評的地方就要批評。
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的適應能力和接受能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同樣是能讓孩子更好成長的一種方式。
4、原則問題堅決不能讓步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對孩子的教育更是如此,對于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父母不要遷就,不能因為孩子哭鬧要求得到什么,父母就給他什么,孩子漸漸他會以為,哭鼻子、鬧脾氣可以讓他得到想要的東西,這是不利于孩子的人格教育的。
5、經常性與孩子溝通
家長平時要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需要,關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間的交往。家長可以多方了解別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想什么、要求什么等,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家長就比較能體會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開導和耐心的說明,是能夠消除或減輕孩子發怒的情緒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