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是沒有吃過苦的孩子,所以現在的孩子無法理解一些東西的來之不易,更不愿意吃苦。所以很多家長會對孩子進行吃苦鍛煉。但是有些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發現有些孩子根本不能吃苦,這就愁壞了家長,那么孩子不能吃苦該如何引導呢?
孩子不能吃苦該如何引導
1、教育孩子吃苦需持之以恒而不可一曝十寒。
人生漫長的路要靠他們自己走,困難也得靠他們自己解決。總有一天,他們要自己面對這個社會,擔負家庭的責任。尤其是男孩,對一個未來的男人來說,吃苦耐勞是他的立世之本,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他注定難以面對日益競爭的社會競爭。
讓孩子吃點苦,受點折騰,是為他們將來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穩順暢,所做的儲能蓄勢的準備。讓他們踏入社會后,在風雨人生中,充分實現自身價值。
2、父母自己要不怕吃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小的時候沒有辨別能力,而跟父母在一起待得時間是最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所以父母自己要給孩子做好榜樣。
如果連我們自己都做不好,憑什么去要求孩子,孩子還會相信嗎?我們只有從自己做好,不怕辛苦,才能去要求孩子。
當然,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參加一些體育項目,如打球、游泳、跑步等,不僅鍛煉身體和意志力,也能改變孩子不能吃苦的問題,還可以借此機會多和孩子交流,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3、讓孩子掌握怎么“獨立性”地生活。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獨立,家長千萬不能以“愛”為理由,事事包辦,讓孩子隨時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不經歷“風雨”和“陽光”。
一些簡單的事情,如整理房間、打掃衛生、洗自己的衣服等等,都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做。這些事情雖小,但卻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提升動手能力。
當孩子不能吃苦時,父母也不要在第一時間便直接幫孩子完成,而是要想辦法去分析孩子不能完成的原因,通過引導、提示的方法,讓孩子在思考中尋求解決辦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獨立生活打下基礎,形成良好的習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