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做家務,干的都是些零碎小活兒,比如擦桌子、掃地、涮拖把……這些零碎小活兒,其實能很好地鍛煉孩子的四肢協調性,促進大腦、眼睛、手指的配合!但是現在很少能看見孩子在家做家務,那么。孩子不愛做家務如何引導呢?
孩子不愛做家務如何引導:
1.首先要告訴孩子,做家務和學習,和愛爸爸媽媽是同等重要的,這是人生一個必備的方面,必備的東西是不能談價錢的。交易只能用生意上。像感情、家庭關系方面絕對不能用錢交易,做家務是一個家庭成員的天然責任。
2.家長給孩子正確的示范。孩子的行為習慣通常是從父母那里學習到的,而同性的父母對孩子的示范作用更大。因此,要想孩子勤快起來,父母在生活中要向孩子展示良好的習慣,讓孩子體會到舒適的生活環境需要個人的辛勤勞動來創造。
3.如果孩子不愿意做家務,也不需要逼著他做,強迫反而孩子會更加叛逆,可以召開家庭會議,與孩子商議選擇一兩項孩子來做。
4.孩子一開始做家務的時候,多半是會比較粗糙大意,這個時候就不能很苛求,要給予孩子一些鼓勵,這樣他才會更加有動力,具體的鼓勵不單單只是“你真棒”,而是要表揚孩子具體做了什么。
5.要注意讓孩子做家務的時候,任務不能是太含糊不清,比如說,讓孩子把家里收拾干凈了,這樣孩子會很是困惑的,要把任務具體拆分了,最好是有任務清單,這樣孩子才會確切明白父母的要求是什么。
6. 如果爸爸媽媽對于做家務活,都是一種抱怨的態度,覺得做家務又臟又累,那這樣孩子肯定也不愿意做家務,這樣的負面情緒也會傳遞給孩子的,所以,要多傳遞積極的情緒,尤其是對于爸爸來說,總是推脫偷懶的,這樣也會影響孩子。
7. 科學指導孩子勞動。對于健忘或較懶的孩子,父母可采用“幫助促進法”,促使孩子勞動。如幫孩子洗一只鞋、一只襪,給孩子收拾柜子,整理書桌時,留下一半工作,也讓孩子感到別扭而不得不動手干。
8.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偷懶”。“一個懶惰、邋遢孩子的背后,大多有個事事包辦的勤快媽媽!”很多時候,懶孩子、懶老公,都是被你自己慣出來的。
做不做家務,不僅僅是“懶惰”與“勤快”的區別,也不僅是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肢體協調能力,看似簡單的家務活,其實,也是孩子養成一種獨立、自信、自強不息的品質與家庭責任感,更是孩子一生取之不竭的財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