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現在大部分孩子由于被家長溺愛,極度缺乏自立能力,但是有自理能力的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往往不會有后顧之憂,所以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那么孩子自理能力差怎么培養呢?
孩子自理能力差怎么培養
1、讓孩子參與勞動,培養孩子的勞動自覺
對于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就要進行適當勞動,就包括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帶、自己洗臉刷牙、自己整理書包和打掃房間等,這些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最好不要包辦。
父母還應該讓孩子參與家務的打掃,比如幫父母買菜、購買商品和打掃家庭衛生等,從這些小事做起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2、參與社會實踐
對于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家長要讓孩子參與多種多樣的小型活動。比如讓孩子參加疊被子、刷鞋子的比賽等,家長還可以進行角色互換的游戲,讓孩子當一家之主,讓他計劃家庭的一天,包括勞動的打掃、買菜做菜等。
家長還可以利用節假日讓孩子自己制作節日賀卡,也可以教孩子自己動手包餃子、炒菜的等,這些游戲可以讓孩子在提高自理能力的同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給孩子提出要求
孩子有需求,大多家長都會有求必應,而教育孩子時,家長應該也給孩子提出需求,對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有幫助。比如告訴孩子要在出門前自己穿衣服,穿衣時要注意搭配的問題。
所以當家長提出需求時,孩子會根據家長的要求去做事,這不僅能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鍛煉他的思考能力,也能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4、灌輸自我意識
很多孩子因為家長的過多關注,會認為我的事情就是我爸媽的事情,如果我不會做,我爸媽就必須給我解決,這種不良的思維方式,嚴重影響孩子的自理能力。
改變孩子的壞習慣,家長就可以給孩子灌輸自我意識,比如說孩子自己的襪子自己洗,幫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不僅能提高他的動手能力,同時又能提高他的自理能力。
5、適當地示弱
在孩子的眼中,大人們都是超人,什么都會做、都懂。事實上大人也是普通人。如果在生活上,成人對各種事情都包辦代替的話,那么,當你需要孩子幫忙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拒絕你。
作為家長,在生活中,對孩子適當地示弱,讓孩子參與其中,更積極地去做,獲取各種生活體驗的過程,同樣可以避免孩子自理能力差的表現。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