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懂得謙讓的人,但是每個孩子的心性不同,所處的環境也不同,導致孩子形成的行為習慣也不相同,那么小孩子自私不懂分享是什么引起的呢?
小孩子自私不懂分享是什么引起的
1、家長溺愛
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要求,可以說從來沒有拒絕。無底線的滿足孩子,最后造就了小孩子自私不懂分享的心理。在家長看來,不管自己有多么艱難,也不能苦了孩子,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和不負責任的。家長的無私奉獻,并不能讓孩子懂得感恩。
2、不會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大人有的時候做起來都難,小朋友在小的時候還沒有形成這種思維形式,他們不會考慮到別人是怎么想的,只知道這個是我想得到的我就一定要得到。
3、小氣的家庭
有些家長在小的時候受過窮,對于現在的生活很是節儉,不舍得扔掉一粒米,只要關乎到自己的利益就會斤斤計較,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自然會變得自私不懂分享。
4、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們會發現身邊有這樣的孩子,在家里你拿一樣東西讓她分享時,小孩子會很自然地直接說:“他們不愿意吃?!边@就是因為現在家里都是一個寶貝,當孩子第一次拿東西給你分享的時候,你說:“不用給我,你自己,我不愿意吃,”類似的話,慢慢的就會讓孩子形成“我不用考慮別人”這樣的想法,潛移默化的養成了孩子自私的行為。
5、家長總是搞特殊化
有些小孩子是從小被父母搞特殊化養大的,譬如像是家里來了其他小朋友時,家長總是給自家孩子單獨準備一些零食,家長的這種行為讓孩子認為沒有必要去分享,時間一長,孩子自然會變得自私,不愿意和周圍的小朋友去分享,這個時候家長即便是要求孩子去分享,孩子也會去拒絕。
6、家長過分滿足孩子
現在我們的生活質量雖然有所提高,但是同時也代表著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是嬌生慣養的。也正是因為家長過分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小孩子自私不懂分享,甚至有很多家長都覺得再苦不能苦孩子。
即便自己在生活中多么艱難,也要將孩子寵得像是一個公主王子一般。認為自己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可以讓孩子變得孝順自己,但實際上只能讓孩子變得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的性格也正是因此養成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