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的安全感來源主要是父母。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沒有安全感之后,我們一定要盡可能的從自己身上找找問題。那么作為家長,怎么能讓孩子有安全感呢?
怎么能讓孩子有安全感
1、與孩子平等的溝通
家長用命令或者埋怨的口氣去與孩子交流,孩子回應的不是哭鬧就是糾纏;家長用哀求的語氣與孩子溝通,孩子表現出來的就是任性;家長用溫和的態度去說話,孩子給予的反應就是體貼。
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每一顰每一笑都映射著父母的教養。父母的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要想有好的孩子,必須先做好的父母。
放下父母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讓孩子感受到平等、尊重和友善,這樣,父母和孩子的心就會緊緊地走在一起。心近了,父母說的話,孩子都愿意聽。
2、營造和諧家庭氛圍
如果孩子是在不安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那么缺乏安全感的情況出現幾率就變得比較高,在家庭氛圍不好的時候,孩子也會一個人悄悄躲在角落里面生氣或者哭泣,慢慢的價值觀就會扭曲,所以建立良好的生活環境就非常重要。
3、積極關注孩子
父母和教師要為孩子提供和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無條件積極關注孩子。在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杰斯看來,無條件積極關注就是不求回報,不附加任何條件的關注,它是人格健全發展的條件。
不論孩子的言行舉止是否令人滿意,父母和教師都應積極關注孩子,以避免孩子因為擔心失去父母和教師的愛而產生焦慮和不安。
4、尊重孩子的意見、判斷、情緒和感受
對孩子的尊重是讓孩子建立安全感重要的環節之一,是孩子在對自我認同的基礎上建立安全感。
尊重需要的是父母不高高在上,不強行灌輸,不代替選擇,不對孩子的意見、判斷全盤無理由否定,不對孩子的情緒或感受嘲諷、奚落、下斷言、貼標簽。
5、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
很多父母總是認為:“總是積極回應孩子會不會縱容孩子”?其實“積極回應”不等于“立即滿足”,也不等于“毫無原則”。
所謂“積極回應”是指當孩子有需求的時,父母總能第一時間用語言或者動作去回應孩子,讓他知道“我已經聽到你的需求了”。
比如:當孩子提出你和他一起讀親子繪本時,你正在煮飯。你可以第一時間回應孩子說:“孩子,我知道你想讀親子繪本,但是等媽媽煮好飯再陪你讀。”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