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其實,安全感對于孩子的心理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它有助于孩子對整個世界和朋友之間的信任,也是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基礎。所以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安全感培養。那么怎么讓孩子有安全感呢?
怎么讓孩子有安全感
1、建議家長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必須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給孩子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愛和陪伴。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要學會觀察,了解孩子的需求,并及時滿足。當孩子大一點的時候,父母可以主動傾聽孩子的表情,回答他們的問題。
當孩子表現出好奇時,父母需要表現出興趣并分享他們的經歷。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依靠演技”,這并不容易。但所有這些努力都不會白費,因為這樣做會鼓勵孩子學習和探索的興趣,并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關系。
2、教育孩子的過程家長一定要穩定的情緒
什么是最貴的教育?不是給他上名校,報名各種培訓班,學音樂學藝術,而是給他一個情緒穩定的爸爸媽媽,這才是最貴的教育。父母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把壞心情帶回家,用一個好心情擁抱孩子。
這樣不但能有利于親子關系的升溫,更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同時也會讓自己變得平和,不被情緒所控制。
3、做一個有計劃會總結的人
這和孩子的安全感有關系嗎?我的回答是有聯系。孩子從小在大人庇護下長大,對于事物判斷對于未來學業特長人際都是未知的。隨著孩子的長大,當他有了自主意識時,作為父母,需要慢慢培養孩子的計劃性。
這看似是一個超前的做法,也可以理解為這是逆向生長。從長遠看,孩子從小做事有計劃有原則有反思有總結,對他未來的工作、家庭及團隊協作都有很大的幫助。隨著他年齡增長內心會慢慢的強大,安全感油然而生。
因此有計劃性的訓練,需要在生活中放進去。比如要去旅行,要他計劃目的地,怎么安排吃住行,怎么訂票取票坐車,是不是要教會這些呢?
看似一個旅行但可以演變成一堂生動的計劃訓練課,家長可以協同或讓他獨立完成。
又比如教孩子炒菜,查閱資料菜譜,準備材料,分解炒菜步驟及味道把控,這些是不是需要提前有準備有計劃開展。在生活中訓練了孩子做事有計劃有總結,在學習中自然會按自己的節奏來把握進度進退自如。
當他習慣有計劃性思維時,遇到問題時,他能冷靜處理和應對,他會覺得自己能安全妥善處理好。他的內心不會惶恐,因此讓孩子做一個有計劃的人,對安全感的建立是一堂必修課,這需要父母細心用心有愛的關注孩子一同成長。
孩子有安全感會有哪些表現
1、孩子會比較自信,獨立
健康的依戀關系不僅能促進孩子與父母或他人之間的信任,還能讓孩子更加自信和獨立。而自信、獨立的孩子,他們更愿意探索周圍的世界。比如,他們愿意去理解身邊的人或事,不會因為害怕而排斥所有新的人或事。
所以,愛探索、愛自信、愛獨立的孩子,往往也是有安全感的孩子。
2、孩子的內心就充滿安全感
當媽媽離開孩子的身邊時,可能開始會有不開心和哭泣當現象出現,但是一旦媽媽從外面返回,孩子很容易把心情平復下來,還跟以前一樣活蹦亂跳,喜顏相對,那說明這種類型當孩子心理的安全系數還是非常高的,內心是充滿安全感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