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做題總是粗心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知道,孩子粗心是家長的教育沒有做好,什么事都幫孩子做,孩子只要做不好就會找媽媽幫忙,這樣就養成了孩子散漫,粗心的習慣,那么,孩子做題總是粗心怎么糾正呢?
孩子做題總是粗心怎么糾正
平日里要讓孩子養成有錯題集的習慣,每個人都會有思維定式,孩子也是,數學還好些,特別是語文生字上,往往這次錯了,改過來,下次還是容易錯在同一處,比如某處偏旁,某個彎鉤等,所以建立錯題集,及時復習,既提高效率又能減少錯誤率。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創造的費曼學習法,其中最精髓的就是teach,也就是學會之后要去教別人,通過給別人講解一遍,自己不光是加深了印象,而且思路更加清晰,平時可以鼓勵孩子給自己講解,在學校里有同學不會,可以熱心地給同學講解。
所以說:助人者自助之。通過給別人講解,孩子記憶會更深刻。
孩子做題總是粗心,家長要培養孩子做題時的好習慣,因為題目都不長,所以訓練孩子拿到題目后,先快速通讀一遍,讀第二遍時開始畫出重點,這個重點也就是一些關鍵詞,比如題目給出的一些關鍵數字,最后求什么,都標注出來,一定要讓孩子從做題起始就有這樣一個好習慣。
通過畫批,迫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同時關注到最重要的信息,不易做錯。
有時,粗心來自于家長的口頭禪。我們一看到小錯誤就會主觀地認為,這是孩子粗心造成的。并且畫出一幅美好的圖畫:只要孩子仔細點,他就都能做對。所以,對孩子做題總是粗心也只是批評一句“下次細心點”就結束了。
殊不知,這種批評不但對孩子沒有幫助,而且會讓孩子覺得,我就是個粗心的孩子。孩子一旦給自己定了這個調性,就更難克服粗心了。
在學習過程中,孩子會面臨各種困難,有時他們就是看不清加減號,就是會把b寫成d,他們會覺得這些好難啊。但相比克服這些困難來講,被說成“粗心”好像就好了很多。
因為孩子會自我安慰:只要我細心,我就能做對。家長對此也是一句“下次不許粗心了”就過去了,這讓孩子覺得與其去克服困難,不如就做個粗心的孩子吧。
因此,家長一定要正確看待粗心這件事,理解這是孩子發展的一個階段,從戰略上藐視它,別給孩子貼粗心的標簽,接受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類型,允許孩子犯錯,也要積極幫助孩子改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