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們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舉止也在反襯這父母的言行。比如孩子小性子愛哭還愛發脾氣,我想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和父母的教育相關。那么孩子小性子愛哭還愛發脾氣咋辦?
孩子小性子愛哭還愛發脾氣咋辦
1.父母先控制好情緒,起到榜樣的作用
不少父母碰到孩子持續哭鬧發脾氣,自己也會被煩得不行,然后情緒也跟著變得暴躁起來,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孩子本就處在情緒崩潰的邊緣,還要再承受來自父母的怒火,無疑是雪上加霜。
因此,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首先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先保持冷靜,只有先冷靜下來,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2.告訴孩子,父母相信你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緒
你也要對自己有信心,只有你對自己有信心的時候你才能戰勝憤怒的情緒。
如果口頭的鼓勵還不見效,那就準備一些笑臉貼紙,可以讓孩子把他的“生氣怪獸”畫出來,每次孩子成功的抑制了自己的情緒,我們就可以怪獸的臉上貼一個笑臉貼紙,直到整個怪獸被笑臉貼紙全部覆蓋了,這對孩子是個莫大的鼓勵。
3.引導孩子用更合理的方式去發泄情緒
發泄的基本原則是“不傷害自己,不妨礙他人”。發脾氣也好,哭鬧也好,都是孩子常見的一個表達與發泄情緒、身體不適的途徑。
在此過程中,我們要時刻牢記孩子的存在只是讓我有機會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而不是一個我可以任意控制的物件,作為父母成功之處并非要時刻讓事情在掌握之中。
4.家長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并建立共情
當家長已經了解了情況,也安撫了孩子的情緒,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分析問題了。家長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把事情的整個過程和孩子復盤一遍,這是與孩子建立共情的關鍵,因為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理解。
孩子小性子愛哭還愛發脾氣的原因
1.受家庭環境影響
如果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脾氣暴躁和暴力行為,孩子就會受到影響,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出現脾氣暴躁和愛哭的表現。
2.把哭、發脾氣當成解決問題的手段
小孩子大多是通過哭來表達自己情緒的。孩子還小時,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識,只能通過“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當孩子長大后,若家長不及時進行引導和教育的話,孩子仍然會通過“哭”來表達情緒,認為“哭”能解決所有問題,這時候就該家長煩惱了。
3.家長總是否認和懲罰孩子的感受
有些父母,會覺得孩子不可理喻,因此生氣地說:“碎了不是一樣能吃嗎?你這是無理取鬧!”如果孩子繼續哭鬧,他們就會覺得孩子是在挑戰自己的權威。于是憤怒地直接采用懲罰的方式,迫使孩子改變主意。
類似的還有孩子不肯睡覺時經常發生的親子沖突。然而,這會導致什么結果呢?那就是孩子也學會了你的暴怒。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