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上學拖拖拉拉、做事情慢其實是缺乏時間觀念的一種很明顯的表現,這些雖說看似很小的習慣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的影響卻不容小覷。因此我們作為家長要解決“孩子上學拖拖拉拉怎么辦”這一問題。
孩子上學拖拖拉拉怎么辦
1.讓拖拉付出代價
孩子只有在體會到拖拉會給自己帶來損失之后,他才能夠自覺地快起來,因此,讓孩子為自己的拖拉付出代價,讓孩子自己去品嘗拖拉的自然后果,不失為一個改掉孩子拖拉毛病的好方法。
比方說孩子早晨起床后磨拖拉蹭的,家長不要急,也不要去幫他,可以提醒孩子一下“再不快點可要遲到了”,如果他依然在那里磨拖拉蹭的,不妨任由他去,不必擔心孩子上學會遲到。
其實我們恰恰就是要讓孩子親身體驗上學遲到的后果,孩子如果真的遲到了,老師肯定會詢問他遲到的原因,孩子挨了批評后,就會認識到拖拉給自己帶來的害處,幾次以后孩子自然就會自己加快速度。
2.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
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給孩子限制時間,比如30分鐘之內吃完飯,當孩子完成時,鼓勵并適當的獎勵孩子,讓孩子知道按時完成任務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孩子受到的表揚越多,越有信心,對自己的期望值越高。
3.幫助孩子做計劃
有時候孩子并不是故意拖拉,但事情總是沒做完。媽媽就需要幫助孩子,思考計劃下第二天早上一醒來,第一件事該做什么,第二件事該做什么,臨出門前要干什么。讓孩子有條不紊地進行,才能保證時間的充裕,也不至于每次都來不及。
4.和孩子平等溝通
減少或最好不要嘮叨、催促、甚至威脅,把強迫式或緊迫式表達,換成脆弱式表達。比如:“快點吃,車上小朋友都等著你呢!”換成“媽媽希望你10分鐘后可以吃飯,然后我們還有5分鐘時間穿鞋出門,這樣就可以準時和其他小朋友見面啦?!?/p>
孩子上學拖拖拉拉的原因
1.催促導致的逆反心理
孩子有自己的節奏,你一直催催催,他就會很煩,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你不讓做的他偏做。所以,父母們不要著急,放慢速度,不僅僅是讓自己喘口氣,更多的是為了讓孩子去感知生活,感受周圍環境,認識世界和思考未來。
2.沒有時間觀念
“1分鐘,10分鐘,半個小時……”這個對我們大人來說是很簡單的,但對于孩子來說卻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5歲前的孩子很難搞清楚早上、中午和晚上;昨天,今天和明天。我們要從日常生活中他能理解的、最熟悉的場景入手教孩子掌握時間概念。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