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面對“孩子撒謊偷東西怎么辦”這個問題,其實家長孩子比較敏感的,因為中國有句老話“小時偷針,大了偷金”很多家長生怕自己的孩子養成撒謊偷東西的習慣,以后走上歪路。
孩子撒謊偷東西怎么辦
我認為家長們首先可以從獎懲激勵法開始,以此來喚醒孩子的自尊心和上進心。
與孩子約定好零花錢的使用約定后,家長還必須要想到如何激勵孩子,因為孩子有時會做得很好,有時則可能因為貪吃貪玩不顧及后果,早早把零花錢花光了。
對于孩子用心管理好零花錢的行為,家長可以實施獎勵,不管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都會激發孩子內心的自豪感。
對于孩子沒做好零花錢的管理,也應適當懲罰,如透支法,讓孩子明白你把錢提前花完了,就必須要在今后幾天里不能再買東西,等到下一次領零花錢時要記住這次的教訓,盡可能經得住誘惑,這是每一個好孩子成長過程中都要面對的事情。
當孩子在獎懲激勵之下,內心的自尊心和上進心會不斷被喚醒,他們會為得到父母的肯定與贊美而變得更加自覺。對于沒有做好而產生的心理內疚感,會不斷被強化,時間長了,對于孩子來說,就會養成合理消費的好習慣,與偷東西和撒謊徹底告別。
其次就是家長們要合理滿足法,讓孩子說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為了避免孩子由于想買東西而手里沒有錢,便動了偷的邪念,家長一定要合理滿足孩子購物的需求。平時你可以明確告訴孩子,爸爸或媽媽像你這么大時,看到別的小朋友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們也特別羨慕與渴望,于是便和家里大人說出自己的想法。
當家里大人知道我們的想法后,便會根據家里的實際情況給我們一些零花錢,讓我們自己去買喜歡的東西。但是這里必須要重點強調,你有買東西的想法后,必須要告訴父母,否則你不說,大人們哪會知道呢。只要我們彼此信任,相信通過合理的協商,你的愿望會得到滿足。
說到這里,家長需要反思自己,你是否平時和孩子有平等溝通交流的意識?如果孩子對于畏懼感太強,自然是不敢把想法說給你聽的,生怕你拒絕,或者再說點難聽的。
另外就是家長要幫助孩子形成“這是誰的”概念。
教育孩子了解物品的歸屬權,在孩子明白這件東西屬于誰的之后,家長們可以教孩子要想玩玩具,可以通過讓大人同意的方式來獲取,而不能私自拿走。如果出現亂拿喜歡這種情況,大人不能嚴肅的批評他們,因為他們還無法理解大人世界里的所有權概念。
老師在這里建議家長可以試著這樣做:讓人把孩子特別喜歡的玩具拿走,然后看看孩子的反應。如果他們強烈反抗,這時就可以跟孩子溝通:之前你也把小朋友的玩具帶回來了,那個小朋友沒有了自己的玩具也會跟你現在一樣不開心??!
最后就是要求家長們不要給孩子貼上“偷”的標簽。
孩子拿別人東西的行為并不需要上升到道德高度,所以家長千萬不要把“偷東西”這樣錯誤的判斷用在孩子身上。
跟孩子好好溝通,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指責或是謾罵;不要把孩子丟下獨自承擔行為后果,要幫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孩子“順手牽羊”不代表天塌了,更不代表孩子以后就是一個小偷。一味的打罵、指責。這樣不僅不能幫孩子解決問題,還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傷害。但這不意味著家長就可以忽視孩子這種的壞習慣,置之不理絕對不是一個家長應該做的。
堵不如疏,好好跟孩子溝通教育,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幫助孩子建立是非觀念,最終改正錯誤,不再“順手牽羊”,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