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面對孩子上課愛擺弄東西這個問題家長們應該明白這是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所以,關于孩子上課愛擺弄東西怎么辦這個問題,家長們要對孩子多方面的進行引導,而不是單一的把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東西沒收。
孩子上課愛擺弄東西怎么辦
首先家長們可以通過親子游戲活動和正向激勵與引導,強化孩子自覺管理肢體動作和專注意識
家長需要掌握一些育兒的心理學和管理學,因為看似簡單的親子游戲,必須要融入對孩子的正向激勵與引導,還要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去交流,才能讓孩子理解你的本意,樂于配合你的游戲活動。
然而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恰在這方面問題最多,不是嫌麻煩,就是想偷懶,情愿抱著手機也不愿意下功夫去矯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只是想著靠嘴上說教去解決問題,結果無一不是以失敗而告終。
其次家長在適當的時候要調整方式,及時肯定
先從簡單的語言溝通開始,并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肯定,然后再增加一些提問式的對話,幫助孩子首先不要對回答問題本身緊張,再鍛煉他應對不同人的提問方式。
然后就是多創造和孩子互動的機會
為孩子提供一些能夠滿足好奇心和興趣,同時難度不高的活動,這樣可以讓他能夠集中精力去完成。例如小孩子喜歡機器人,可以讓他自己擺弄小機器人,找到小機器人身上的特別按鈕。
或者增加一些與孩子的互動環節,將孩子的注意點重新拉回到所講的內容中來,當孩子擺弄他感興趣的事物時,自然不會搞小動作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家長們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專注換取孩子的專注
想要孩子擁有專注力,我們自己就要先付出自己的注意力,因為如果我們自己做事都不集中,還憑什么要求孩子做到。一般來說,讓孩子保持專注最好的方法就是近距離的接觸,比如不在房間里大聲吼叫,而是走到孩子面前,蹲下身子,和他近距離交流。
孩子上課愛擺弄東西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可能是孩子上課注意時間短,興趣轉移
年齡越小的孩子注意程度越低,無法長時間集中在某件任務上。3歲多孩子的注意很容易被其他更新鮮、更有趣的事物吸引而轉移。一旦孩子覺得當前任務沒有意思,就會顯得不耐煩,隨之出現各種小動作。
其次,可能是孩子不習慣安靜
很多傳統的活動如上課、講故事屬于抽象思維活動的過程,同時需要孩子相對安靜地坐著聽。3歲多的孩子有直覺行動思維的特點,他們認識事物需要行動做輔助,理解事物時也會情不自禁地伴隨著動作,而這種動作有時是他無意識地在重復,并不是有意而為之。
最后,可能就和我們家長相關了:家長不懂家庭教育,不知道注意力專注重要性,忽視對孩子進行培養
如果把注意力專注與肢體小動作較多聯系在一起,家長恐怕就知道對孩子學習活動的深刻影響了。對于絕大多數家長來說,由于不懂家庭教育,自然不清楚如何先規范孩子的肢體動作,并加以反復鞏固與強化。
更不知道只有孩子在身體處于靜態的情況下,才有助于專注力的集中與保持。
而讓肢體動作規范有序和注意力專注兩者協調一致,則至少需要花半年或一年時間來進行訓練,才能讓孩子進入一年級后,在課堂上坐得住,不亂動,注意力保持專注。如果從一年級以后再進行矯正性培養,年級越高,矯正難度越大。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