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們都知道上學時孩子改變人生的最重要途徑之一,如果孩子一直不上學會使孩子跟不上社會的節奏甚至被社會淘汰,那么孩子一直不上學怎么辦呢?作為家長我們改如何引導孩子去上學呢?
孩子一直不上學怎么辦
1.對孩子表示同理心。
其實孩子向父母吐露心聲,往往是希望能夠獲得安慰和鼓勵,從而推動他們重拾信心。如果爸爸媽媽沒有聽懂他的言外之意,就一通數落或者打罵,反而令孩子不知所措,從此怕被責罰而不敢說心里話。
當孩子向爸媽吐露心聲的時候,爸爸媽媽不妨放下架子,表示理解,跟孩子產生共鳴。
2.跟孩子一起找出原因,協商解決辦法。
當你聽到孩子主動談及某個話題時,不妨把談話的主動權交給他,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再來對癥下藥。
比如不想上學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學習壓力大,有的是因為人際關系不好,有的是因為老師喜歡體罰學生……只有找準了源頭,爸媽才能“對癥下藥”,跟孩子協商解決辦法。
3.用合適的道理去鼓勵孩子,而不是讓孩子壓抑自己。
對孩子來說,每個能夠聽入耳的道理都是可以安撫自己內心的理由。爸爸媽媽一定要懂得抓住孩子心理,用一些正面意義的話去幫助孩子過渡心理的坎。也許就是這些不經意的小瞬間,反而能教育孩子往好的方向走去。
4.讓孩子保持愉快的學習情緒
家長必須了解,孩子心情愉快時會比較喜歡學習,學得更好更起勁,因此家長指導孩子學習時應注意:不要操之過急、要保持自己愉快的心情、在恰當的時候可以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5.幫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家長要指出孩子的優點,讓他知道自己的潛能,對自己充滿自信心。我認識一位很成功的人士,他小時候因入學早,各方面表現都不如意,因此很自卑。
孩子一直不上學家長不能有的做法
1.未審先判,激發孩子的抵觸情緒。
總認為上學讀書是孩子的“任務”,不上學肯定是錯誤行為。這種思維促使他們忽略或毋視存在的問題,而直接譴責、批評孩子。結果是把本來很小的問題復雜化、嚴重化。
2.處理手段粗糙,不考慮是否可行有效。
孩子上學,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更不是現身教室就算上學。導致“不愿意上學”的原因如果沒有消除,即使勉強上學,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學習前景都是有害無益的。急于解決問題,只求結果,不問過程,是當前許多家長的通病。
3.語言粗暴,沒顧及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一般家長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總是想到自己為孩子的付出,包括撫育的辛勞和金錢的付出,特別是用盡一切關系和錢財才把孩子送入眼前的幼兒園或小學,為此耿耿于懷,作為數落孩子不長進的依據,這種傷害是一生的。
孩子的學業重要,孩子的自尊心一樣也很重要。家長平時多給予孩子愛的鼓勵,多帶孩子感受知識的力量就可以了,切記不要讓你的言行舉止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