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畏難情緒是指遇到困難想找借口或者理由逃避、拖延的情緒,孩子出現畏難情緒主要表現在學習上。那么孩子有畏難情緒的原因和解決方式。下面我們就為各位家長具體分析一下吧。
孩子有畏難情緒的原因
1.拒絕接受孩子的畏難情緒
當孩子出現畏難情緒發脾氣或拒絕嘗試時,我們大人也會有情緒產生,自然也會傳遞給孩子,孩子就更不愿意去嘗試了。
2.給孩子的行為下結論
老人看到孩子把奶粉灑到奶瓶外面,通常接下來會告訴孩子,“你看你把奶粉都灑到外面了,還是不要做了,我來弄吧。”
當老人這么說時,孩子的解讀是,“媽媽,奶奶說我做不好。”當然,老人一定是出于好意這么做的。但是對于孩子而言,他會將奶粉灑到外面與失敗劃等號。那么為了避免失敗,他就會想不如不做,也就不用承擔失敗的感受了。相信這種感受我們成年人也時常會有。
3.錯誤的表揚方式
表揚孩子“你真棒呀!”“真聰明!”幾乎是我們脫口而出的話!雖然我“聽過”這樣的表揚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但我們還是經常這么做了。
畢竟“你真棒呀!”的贊揚確實是由衷的,但同時也最不需要我們動腦的方式!但現實是,這樣的表揚方式,確確實實阻礙了孩子的努力嘗試,因為他們害怕不再被表揚!
孩子有畏難情緒的解決方式
1.父母首先要改變自己的看法
克服孩子難教的畏難情緒,這是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的前提。父母要有耐心,要善于做細致的教育工作。在方法上要變強制孩子學習為啟發孩子學習,促使孩子接受父母的教育,最終把父母的積極性轉化為孩子主動學習和做事情的積極性。
2.不要貼標簽
家長慣于給孩子貼標簽,標簽多了,孩子就會變成那樣的人。我們要有意識地發掘孩子的長處與興趣點,找出他身上的“閃光點”,多加指引與肯定,讓他發揮自身的優勢,自信、樂觀地成長。
3.樹立好榜樣
家長首先要給孩子做榜樣,跟孩子一起分享自己遇到的困難以及是如何克服的。還可以帶孩子閱讀勵志故事,觀看勵志影視,拜訪成功人士等,讓孩子近距離接觸榜樣,從而激發自己的潛能,培養自制力與意志力。
4.過程更重要
不要只去關注孩子最后成功與否。無論孩子做什么事,都爭取看到孩子過程中的努力,和具體成功的點。讓孩子適當體驗失敗,并客觀評價過程中的努力與不足,不要讓孩子誤認為,只有贏了,才能得到認可,而輸了就是可恥的、不被接納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