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掌握孩子不同年齡段的心理反應,如孩子遇到困難時鼓勵孩子,不要依靠父母,要自己克服解決問題。如果孩子犯了錯誤不要打罵,更不要挖苦。要和孩子心平氣和的交談,多商量,平等相處,說話算話,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關心孩子,一定要和孩子在融洽的氣氛中溝通。孩子才能講心里話,才會接受你的意見。
父母該如何跟孩子溝通
1、父母與孩子換位思考。
父母與孩子換一下位置,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對自己的事情做出選擇和決定,孩子才會接受父母給的建議,達到有效的溝通。
2、父母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有人說:“傾聽是人的本能,傾聽代表著理解和接納。”親子之間最大的障礙是很大程度上傾聽的缺失。傾聽是對孩子最基本的尊敬。孩子在說話時,無論表達的是否清晰、完整、我們都要有耐心地聽完,等孩子表達完了再闡述自己的觀點。
這樣孩子才能敢說,喜歡說,愿意與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用心去傾聽孩子的聲音,用愛滋養孩子的心靈。
3、父母與孩子要平等似朋友。
一切最好的關系都是建立在平等關系的基礎之上。父母與孩子發生意見不統一時,父母要像朋友一樣,多聽聽孩子的意見。
為什么孩子有些話愿意跟朋友說,卻不能和父母說。因為父母給的最多的是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而朋友之間,給的最多的是建議,留下思考的空間,而不是像父母那樣用命令的語氣。
父母在與孩子溝通交流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一、不要在孩子面前老提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是每個孩子心中永遠的痛,家長最好不要老去觸碰它。
二、當孩子不愿意做某件事時,堅決不要強迫他
長期的強迫只會帶來日后更為強烈的反抗,如果你不想讓孩子的心離你越來越遠,你就不要強迫他做任何事情。
三、當孩子的想法和你不一致時,學會傾聽
當孩子有話想說時,父母最聰明的做法就是洗耳恭聽,最好不要強行打斷孩子的講話,妄加評論,否則,下次你可能再難聽到孩子的心聲。
四、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有些事讓他自己做主
什么事都不放心,什么事都不讓孩子自己做主,孩子的什么事都想知道,這樣的做法就是控制,控制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孩子的能力才能得到鍛煉,才能學會為自己負責,責任心才能培養起來。
五、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
因此,父母要學會察言觀色,多關注孩子情緒上的變化,從孩子的情緒變化來發現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時化解孩子情緒上出現的問題。
六、孩子的業余愛好一定要大力支持
業余愛好是一個人與這個無趣的世界最好的鏈接,也是人活著的樂趣所在。
很多父母擔心孩子的業務愛好會影響學習,這個擔心是沒有必要的。業余愛好如果引導的好,對學習不但不會產生影響,還會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七、孩子特別喜歡的事物不經孩子同意堅決不能隨意處置
有些家長忍無可忍就可能趁孩子不在的時候把他的心愛之物私自處理掉,這樣的做法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極端的孩子甚至會和家長拼命。
父母如何跟孩子相處
1、正視與孩子的關系
很多父母覺得與孩子相處就是要他的一切行為按照自己的旨意,叫他干嘛就干嘛。其實錯了,在于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要避免以父母的關系去壓榨他,認為所有的一切都要聽爸爸媽媽的,而沒有自己的一點主見。當然,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也要及時的糾正,告訴他這是錯誤的。
2、多鼓勵,少批評
這一次的考試考了一百分,媽媽很高興。下一次不小心考的不好,回到家里,媽媽板著臉。這樣就會無形中讓孩子覺得以后不能做不好一件事。日常生活中做對了事隨便表揚一下,做錯了狠狠的批評責罵,這也會慢慢讓孩子失去信心。
3、學會聆聽與交流
孩子的好奇心是最重的,這個時候會不斷問你這問你那,你要慢慢的向他解釋。當他有了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即使覺得不妥,也不要貿然的拒絕,站在他的角度,問他為什么這么做,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