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92
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關注孩子健康成長的每一個問題,但現如今就是因為家長太過關注,而總是擔心孩子會受到傷害,就會習慣性的包辦孩子的一切,處處遷就寵愛孩子。但是父母愛孩子需要把握分寸,過度寵愛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被父母寵出來孩子特點
1、孩子變得自私自利
被父母寵出來的孩子,由于長期被父母的溺愛所包圍,根本不知道為人著想,不會將心比心,不會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又自利。
自私也許能謀一時之利,但自私之人的事業必定遲早會失敗,感情生活也一樣,所以孩子可以學習不夠好,或者不夠聰明,但絕對不能過于自私自利,否則將來后果難以設想。
2、孩子不懂禮節目無長輩
02-01 閱讀全文>
我們做父母的都想要給孩子完美的愛,讓孩子能夠逐漸成長,但是孩子總是會有原因讓我們發怒,尤其是對于易怒的父母而言,是很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的,還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傷害,那么易怒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是怎么樣呢?
易怒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是怎么樣
1、害怕沖突,不斷去“取悅別人
有易怒的父母,孩子覺得自己要對每個人的感受負責,從而取悅別人,忽略自己的感受。有時候,孩子在父母面前哭得不隱忍、肆無忌憚,那恰恰證明,孩子哭得“開心”。
這樣養出來的孩子會逐漸害怕“沖突”的發生,而且他們向往平靜,所以,為了這份平靜,他們哪怕忽略自己的感受,也要去取悅別人。只是這換來的,往往是孩子自己的壓抑,因為孩子將自己的壞情緒留下了。
2、容易討好別人
11-03 閱讀全文>
雖然我們已經全面步入了小康社會,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富裕的,很多父母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而忙于工作,卻缺少了對孩子的陪伴。父母作為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角色,哪些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都是什么樣子呢?
從小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的性格特點
第一、從小缺乏爸爸陪伴的孩子,會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不如別人。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懦弱、膽小、沉默寡言,和別人交流相處的時候比較被動。這就是因為童年一直缺失爸爸的陪伴和鼓勵,所以內心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影響到了性格。
第二、因為長時間的得不到關愛,孩子會對自己產生疑惑,疑惑自己是否不夠討人喜歡,愛是相互的,只有當孩子感受到了來自父母的愛,才會同樣的反饋愛回去。但是沒有父母傳遞的愛,父母與孩子之間,關系也只會越發僵持。
第三、孩子在與朋友交往的時候,如果真的遇到了真心朋友。他很在乎這個朋友,但是缺乏父母關愛的他,不知道怎么表達對這份友誼的珍惜。一旦友情遇到了問題,他礙于臉面,好心辦成了壞事,可也有自己的小脾氣,不愿意與對方解釋,矛盾越來越多,只會讓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第四、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同時更是孩子的標桿,家長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帶來很大影響。但是如果從小缺乏父母陪伴,孩子除了缺乏安全感之外,可能內心充滿矛盾,不敢與其他人靠的太近,長期下去不知道如何表達個人感情。
02-06 閱讀全文>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一點也不比行為暴力的傷害輕,小時候總是遭受語言暴力的孩子,長大總會或多或少產生性格問題。所以,被吼出來的孩子總是和普通成長起來的孩子性格不同,遭受的傷害讓他們更加消極,很難獲得幸福。
吼出來的孩子的特點
1、膽小怕事,性格軟弱
有很多父母大吼之后會,就后悔這么做,是因為孩子被吼之后感覺變得畏畏縮縮的,如果父母吼的非常的突然,孩子還很容易被嚇到,尤其是比較小的孩子,更因為這樣讓性格變得軟弱。
2、不分理由只知道認錯
如果孩子被吼之后,并沒有害怕,反而像父母所期望那樣變的特別的乖巧甚至開始討好父母,這也并不一定是什么好事,這個時候孩子只是想順著父母的心情,也不關心自己哪里錯了,只想讓父母停止吵罵。如果孩子經常壓抑內心,委屈自己,這種性格讓孩子獲得不幸??鞓?。
02-06 閱讀全文>
孩子如果怨恨父母一般都是有原因的,也有階段性的:譬如上學時怨恨父母,是因為父母不讓他們玩游戲,熬夜太晚,不吃早飯,睡懶覺,不出去鍛煉身體。
孩子仇視父母是什么心理
第一,怨恨與不滿
實際上,與父母激烈沖突的那一刻,孩子才會有怨恨感,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怨恨父母的,除非真的很特殊的情況!比如父親長期毒打母親和自己,這種情況孩子才會一直怨恨父親。否則平時最多就對父母有所不滿,與怨恨是不搭邊的!
第二,沖突原因
孩子與父母發生激烈沖突,一般是出現在初中階段!主要原因是孩子的獨立思想萌發并逐漸成長起來!小學的時候,孩子的獨立思想還沒發展,所以會對父母言聽計從,會非常崇拜父母!高中大學乃至成年后,孩子的思想會走向成熟,也基本上懂得自我約束,所以與父母也基本不會有太大的沖突。唯獨是初中階段!父母以為孩子好的名義對其進行約束(有必要性),而孩子的獨立意識對父母的這種行為產生抵觸情緒。一方要控制,一方要擺脫控制,矛盾自然就產生了,而還不懂得自我約束的孩子,只能通過怨恨父母這種手段釋放自己的壓力!
03-18 閱讀全文>
可能會出現所謂較常見自尊心缺乏或不自信,因為做錯什么事都不被認可,不被承認,不被接納或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對,都做不好,所以才挨罵。
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心理會怎樣
經常被打罵,對人的身心肯定大有影響,但這種影響也是因人而異。有的孩子天性頑劣,倔強不馴,從小被打罵,也是梗脖子瞪眼不服不忿。只是小的時候無力反抗,只能咬牙忍耐,但等長大有了對抗的力氣,就會變得格外叛逆。
這樣的孩子往往性格怪戾、有暴力傾向,冷漠自私而且極為不孝。他們通常并不會自卑,反而會有一種偏激的自傲,看誰都不順眼,跟誰都處不好,待人處事挑剔刻薄且不近人情。愛動火,愛發怒,還總喜歡以武力壓人。這樣的行事作風無疑是一種性格缺陷,而這種缺陷的形成正是小時候那些打罵催生出來的。
天性就懦弱膽怯、沉默內向的孩子,家長經常對其打罵,倒是的確會讓他更加畏畏縮縮,完全喪失自信,總有一種深深的自卑感。本來就膽小,再強勢壓制,他會更加怯懦拘謹。與人相處,往往會格外敏感善變,要么獨來獨往不合群,要么無底線地討好迎合別人,要么就是成為外人眼中沒有脾氣實則內心格外壓抑的“老實好人”……總之,內心有自卑感,整個人的精氣神就不會是一種正常的狀態。
不打罵,家長如何教育好孩子
03-17 閱讀全文>
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要保持冷靜,不要被孩子的情緒帶動,更不要以暴制暴。要耐心地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幫助他們化解負面情緒。
孩子愛頂嘴發脾氣父母怎么辦
給孩子過渡的時間
孩子如果發脾氣,父母一定不能也跟著發脾氣。因為這個時候孩子什么也聽不進的,一直是憤怒的情緒,等到孩子情緒恢復平靜之后再接著溝通會比較好。
耐心傾聽
孩子在和父母交流時,爸爸媽媽不要輕易去打斷孩子。有的爸爸媽媽感覺孩子說的一點都不對,還不等孩子說完就打斷孩子的說話,這樣是不對的。而且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爸爸媽媽應該做到耐心傾聽。等孩子說完之后,再去耐心跟孩子好好說。
03-17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