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6
我們都知道一句俗語: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這就話就是再告訴我們,有些話你不說就只能默默承受痛苦,可見要學會表達有多重要,如果孩子不愛表達自己的想法家長一定要去引導他們。
孩子不愛表達自己的想法怎么辦
親子交流放在首位。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不善于表達自己,有著先天的內向性格,不愛表達,更不愛與人交流,而且怕見陌生人。
孩子不愛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應該抓住任何時機,引導孩子開口主動與父母交流談心,說出自己所思所想,樹立自信心。
俗話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通過觀察父母,就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父母說話的方式、做事的方式。所以,父母自身的行為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果父母自己能大聲表達、主動表達,就是對孩子最好的引導。
讓孩子接近親戚朋友。除了父母,孩子接觸親戚朋友時間也挺多,一旦他們來家做客或外出聚餐,都要給孩子找機會讓人同孩子聊天,陪孩子玩,或者抱抱孩子,親親孩子,這樣建立了感情,孩子會正常與人交流。
06-01 閱讀全文>
孩子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時候是孩子內向不愿意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時候則是因為父母忙沒有照顧到孩子的情緒,或者是家長總是否定孩子,導致孩子不愿跟家長表達想法,對此家長要注意平時對孩子的教育。
孩子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怎么辦
語言表達能力是我們日常生活必備的能力之一,不管是溝通、學習還是人際交往都不可或缺,但我們可以看到,社會上更普遍的情況是很多孩子在成年后仍沒有學會如何表達自己。
不懂得表達自我,不善于與人溝通,會讓家庭關系、職業發展、人際交往等方面都出現問題,因此作為家長,我們要對孩子的語言表達重視起來。但優秀的語言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表達語言時需要注意準確、簡練、生動、有邏輯性。
對于孩子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我們能夠把握住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少兒時期,通過科學的方法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將有助于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不會讓孩子在成年后還對人際交往感到頭疼,而是擁有更多的朋友、更積極樂觀的心態。
在孩子幼年到少年時期,父母就是他們唯一的交流對象,家庭則是他們的交流環境。這個時候的孩子對世界充滿了未知,父母在這個時候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06-14 閱讀全文>
小孩子精力旺盛,大部分在活動的時候總是生龍活虎、不知疲倦,在集體討論的時候總是爭先恐后、嘰嘰喳喳。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唯唯諾諾、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訴求,看著別的孩子占盡先機、出盡風頭,他們卻把自己的想法悶在心里,躲在角落里不言不語。那么當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怎么辦呢?
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怎么辦
一、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和暗示
1.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并不是所有人都比你強。說不定你的意見大家都會支持的,你不說人家怎么知道呢?
2.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并不是所有人都比你強。說不定你的意見大家都會支持的,你不說人家怎么知道呢?
3.不要迷信權威,也不要妄自菲薄。看似弱不禁風的小草都有堅定的力量,作為集體的一分子,你也有存在的力量甚至有爆發的機會。說出你的意見,只要合情合理,大家一定會重視的,你的權威也可能因此而提升。
03-17 閱讀全文>
家長有時候會發現,孩子不愛惜自己的東西。有些孩子喜歡扔玩具,有的喜歡亂涂亂畫。因此家長要讓孩子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要對自己的物品有責任感。那么孩子不愛惜自己的東西怎么辦呢?
孩子不愛惜自己的東西怎么辦
1、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很多行為習慣,都是從父母身上學到的。如果父母平時花錢大手大腳,奢侈浪費,那么孩子也會不愛惜自己的東西,什么都覺得無所謂,不懂得珍惜;如果父母平時很節儉,那么,孩子也會以父母為學習的榜樣的。
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即使家庭條件很好,父母也要奉行一個原則:再富不能富孩子。如果孩子從小就在奢華的環境中長大,那么,他不但學不會愛惜自己的東西,甚至還會認為節儉是一種可恥的行為。
2、建立金錢意識
10-21 閱讀全文>
最近我的朋友跟我說自己家的孩子不會表達情緒,當孩子遇到不開心的事時,孩子生氣的不行,但是孩子總是一個人難過,不愿意把壞情緒告訴她,甚至是有時候孩子一個人躲起來哭,那么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怎么辦呢?
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怎么辦
1、善于發現并識別孩子的負面情緒
人非草木,誰能無情,我們常常會情動于中,形乎于外,孩子們也一樣,所有的孩子都會遇到不愉快的情緒狀態。
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自己很了解孩子,但其實并不是這樣子的。孩子的情緒波動往往只是表征。要記住,沒有一本教養書會告訴我們,每個孩子天生都是不同的。所以任何談話、教養的前提都是,觀察自己的孩子。
2、做和藹可親的父母
09-26 閱讀全文>
現實生活中,孩子的情緒經常會出現陰晴不定的情況。有時候,他們非常乖巧,和父母說話的時候從來不會頂嘴。有時候,他們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和父母說話的時候表現得很生氣。其實,幼兒表達自己情緒的能力是很差的,他們往往不能夠用語言良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那么,孩子不愿意表達自己的需求怎么辦呢?
孩子不愿意表達自己的需求怎么辦:
第一,親子交流放在首位。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不善于表達自己,有著先天的內向性格,不愛表達,更不愛與人交流,而且怕見陌生人。所以,首先,父母應該抓住任何時機,引導孩子開口主動與父母交流談心,說出自己所思所想,樹立自信心。
第二,讓孩子接近親戚朋友。除了父母,孩子接觸親戚朋友時間也挺多,一旦他們來家做客或外出聚餐,都要給孩子找機會讓人同孩子聊天,陪孩子玩,或者抱抱孩子,親親孩子,這樣建立了感情,孩子會正常與人交流。
第三,讓孩子多去公共場合。比如,去超市,孩子會看中自己想要的東西,盡量讓孩子跟售貨員阿姨溝通,說明要買什么。到飯店也是如此。
第四,讓孩子多接觸同齡的小朋友。童言無忌,孩子與孩子交流沒有任何障礙,是首選最合適的交流對象。他們到一起,邊玩邊說,快樂無比,開心至極。
03-30 閱讀全文>
不少孩子在成長的時候,也就會出現較多的錯誤的,而他們往往也就是不能接受自己的錯誤。所以,家長就可以和孩子好好談一談,然后逐漸引導孩子一起思考,讓孩子得知糾正錯誤也是需要的,這也是他成長中所必經的過程。
孩子不能接受自己的錯誤怎么辦
1、批評孩子時要講原則
批評孩子,父母不能劈頭蓋臉就批評一通。毫無原則地隨意批評孩子或嘮嘮叨叨,或不分場合,這樣很難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極易傷害孩子,也就會導致孩子不能接受自己的錯誤。
所以說,父母批評孩子,評價也要客觀,對缺點和錯誤,既不能夸大,也不縮小。不但要明確指出錯在什么地方,還要幫助找出改進方法,使孩子在父母指導下改正自己的錯誤。這時也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會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成長的拐杖。
2、提升孩子的接受能力
12-23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