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7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犯錯,不斷改善的過程。有時孩子犯了錯誤后無論父母怎么教育就是不承認自己做錯了事。遇到這樣的孩子,脾氣不好的家長,就會對孩子發動暴力,這其實非常不好的,家長想改變孩子的壞毛病就要先知道孩子犯錯總是不承認狡辯是為什么。
孩子犯錯總是不承認狡辯是為什么
1、認錯太丟人了,我就不認
有的孩子個性好強、倔強、自以為是,因此雖然知道自己做錯事了也不愿承認,怕認錯后丟面子。有的孩子則從來沒有認錯的“習慣”,這與家長的教育有關系。
2、我不知道我哪里錯了
孩子年齡小,其生理機能的發育和心理發展還不成熟,常會說錯話、做錯事,這是難免的。
04-15 閱讀全文>
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孩子撒謊還不承認的情景,也會有“孩子為什么撒謊不承認”的疑問。其實家長遇見這樣的情況不要過于慌張,也不要對孩子嚴厲的批評,找到原因對孩子引導就可以了。孩子為什么撒謊不承認呢?
孩子為什么撒謊不承認
1.不愿意做某件事
孩子不收拾玩具就屬于這種情況,她不想收拾玩具,可她知道不收拾,媽媽一定會很生氣,怕媽媽不喜歡自己了,所以,就謊稱收拾好了,雖然這是自欺欺人的做法,但也是孩子無奈的選擇。
2.強烈希望得到某種東西
孩子自制力差,當他們面對一個很大的誘惑,又無法通過合理的途徑獲得時,就又可能會撒謊。
04-08 閱讀全文>
當孩子做錯事后,作為家長的我們有時耐心的去問孩子原因希望他能明白自己哪里錯了,但孩子聽了還是不承認錯誤,一次又一次地犯著同樣的錯誤。這就讓很多家長很焦慮,那么青春期孩子犯錯不承認是什么原因呢?
青春期孩子犯錯不承認是什么原因:
1.孩子犯錯后,多多少少都有畏懼心理,有的家長對事情不問青紅皂白,上去就是一頓亂揍,那他就會想“我承認了豈不是懲罰更嚴重”!逐漸孩子就會養成明知做錯了事也不愿承認的習慣。所以,父母應該冷靜的對的孩子所犯錯誤,和孩子一起先反思,改正。
2.不認為有什么大不了,不愿承擔。有些孩子缺乏責任心,做事憑自己一時的興趣,做錯后也不在意,更不愿對錯誤承擔任何責任。這時我們就要耐心教導,指出錯誤的嚴重性,不能因不聽話非打即罵。
3.生活環境影響。在撫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或成人也會犯錯誤。有些家長在知道自己錯了的時候從不向孩子承認錯誤,這種做法不但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而且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孩子就會會有意無意地模仿父母的行為。
4.孩子不愿意承認錯誤一是面子原因,更多的是他們真的不認為自己錯了我為什么要道歉。家長如果真的想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那一定不要糾結在道歉這個結果上,而應該在讓孩子理解這個錯誤的過程中下功夫。
03-21 閱讀全文>
有些孩子在成長中可能就會做錯事,加上再對其進行批評后,那孩子就會不承認,甚至產生狡辯的心理。對此,我們就要正確給予孩子引導,并且學會尊重孩子,才能讓孩子勇敢的自己承認錯誤,下一次孩子才不會犯類似的錯誤。
做錯事不承認總是狡辯是什么心理
1、心理防御機制
狡辯即否認,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屬于一種常見的心理防御機制,指通過拒絕接受某些事實的存在,或者對某種痛苦的現實無意識地加以否定,來緩解承認現實帶來的痛苦。對于做錯事不承認的孩子來說,不承認是一種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習慣性行為。
2、虛榮心理
過度的表揚容易讓孩子產生虛榮心,一旦犯錯面臨著要接受批評的現實,孩子往往是很難接受的。他們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出現自己的身上,也不愿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犯錯的事實。因此當孩子犯錯時,他們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是堅決不會承認錯誤的。
02-23 閱讀全文>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大人的影響?,F在坐公交坐地鐵,你瞅瞅,有幾個人是不抱著手機的?;氐郊?,你抱著手機刷視頻,熱熱鬧鬧的,孩子的小腦袋就湊過來了。他的好奇心不比你差。
為什么孩子總是玩手機
1、家長經常拿著手機不放手。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很多家長在家里的時候都是手機不離手,甚至在吃飯的時候也會看手機。這樣對孩子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孩子會認為爸爸媽媽那么喜歡用手機,我也要玩。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在家里盡量放下手機。
2、大人主動讓孩子玩手機。很多家長為了自己省心,直接扔給一個孩子手機,讓孩子隨便玩,這樣形成習慣,孩子就覺著自己玩兒手機是理所應當的。時間長了孩子玩得上了癮,根本不好改正了。
3、孩子的攀比隨眾心理。現在的小寶寶都特別聰明,幾乎兩歲左右就會自己拿手機搜動畫片看了。有一次在車站的候車室里,我看到旅客基本都在低頭看手機。幾個年輕的媽媽們也帶孩子玩手機,小寶貝看到別人都在看手機,自然也會要求玩。
孩子喜歡玩手機,多數原因是大人沒有時間陪他們。父母多陪孩子閱讀,去戶外運動,寶貝們玩手機的時間一定會少的。
02-13 閱讀全文>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困擾了很多家長,注意力不集中很大程度的影響了孩子的學習。作為家長我想我們應該先弄清楚孩子為什么上課總是走神?然后才可以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引導。您說對嗎?
孩子為什么上課總是走神
1.孩子對這門課沒興趣,或者是不喜歡教這門課的老師
我們都知道興趣的重要性,無論什么事情,如果你提不起興趣,往往就不愿去關心和關注,就算去關注了,也不會太投入。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不喜歡的課程會從心理上有些反感。
2.知識太難,聽不懂聽不進去
有的孩子聽著聽著就跟不上了,搞不清老師到底在說什么,也就掉隊了。因為他不理解而聽不下去,或者老師在講下一節,他還在琢磨上一節是個什么理。
04-17 閱讀全文>
大多數孩子都有被家長責罵的經歷,有時還是無關緊要的小事,比如吃飯的時候很慢,又或者睡覺不及時等等。很多家長很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因此在這些小事上開始大發脾氣,總是罵孩子,養成了習慣。那么家長為什么總是喜歡罵孩子呢?
家長為什么總是喜歡罵孩子
1、缺少欣賞的眼光,家長看待問題、看待孩子時,總喜歡用挑剔的眼光去審視他們,平時要求很高,做事兒追求完美。
2、夫妻關系緊張,成年人心中的怨氣,無處釋放,長期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作為父母的一方,或雙方就在潛意識里找突破口,把無形的怒火發泄到孩子身上,解決自己的內心壓力。
3、孩子老是犯錯誤,父母缺少耐心。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會犯錯,家長有時就會缺少耐心指導,進行簡單粗暴地大聲呵斥。沒有耐心地批評、呵斥,會讓孩子一直找不到正確的方向。
4、父母在外面工作時,受到了批評和傷害,也得不到夫妻另一方的理解,看見孩子有做得不順眼的事兒,就開始發飆,表面是批評孩子。這其實是成人心理自我解壓,但解壓方式不對,傷害沒有治愈,反而又產生了新的傷害。
12-02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