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些孩子在成長中可能就會做錯事,加上再對其進行批評后,那孩子就會不承認,甚至產生狡辯的心理。對此,我們就要正確給予孩子引導,并且學會尊重孩子,才能讓孩子勇敢的自己承認錯誤,下一次孩子才不會犯類似的錯誤。
做錯事不承認總是狡辯是什么心理
1、心理防御機制
狡辯即否認,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屬于一種常見的心理防御機制,指通過拒絕接受某些事實的存在,或者對某種痛苦的現實無意識地加以否定,來緩解承認現實帶來的痛苦。對于做錯事不承認的孩子來說,不承認是一種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習慣性行為。
2、虛榮心理
過度的表揚容易讓孩子產生虛榮心,一旦犯錯面臨著要接受批評的現實,孩子往往是很難接受的。他們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出現自己的身上,也不愿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犯錯的事實。因此當孩子犯錯時,他們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是堅決不會承認錯誤的。
做錯事不承認總是狡辯對孩子的危害
1、影響人際關系
孩子如果做錯事不承認總是狡辯,那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當他犯了錯,也不會主動向別人道歉,反而會諸多借口,這樣會讓別的小朋友越來越不喜歡他,更不喜歡和他一起玩耍。
久而久之,朋友會越來越少,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對孩子性格的養成,未來的社交都會產生很不好的影響。
2、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如果孩子養成了做錯事不承認,還總是狡辯的習慣,那他們就會經常持否定的態度來掩蓋自己的各種錯誤,也就會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這種驕傲自大,妄自菲薄的心態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如此的心態會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會產生很多的負面影響,讓孩子自身認識不到錯誤,同時也不愿意接受別人的幫助。
做錯事不承認總是狡辯怎么改正
1、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映射著家長的影子,所以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以身作則,如果自己犯了錯就一定要及時認錯。這不但不會影響家長在孩子心中的權威,還會讓孩子更尊重家長,并向家長學習,做一個知錯認錯改錯的好孩子。
2、對孩子表揚、再批評孩子
家長平時可以對孩子的教育溫柔一些,孩子出現錯誤,家長要保持自己的情緒。可以找到孩子做的對的地方,對孩子進行鼓勵。
這樣孩子的內心就會比較愉悅,家長可以指出孩子錯誤的地方,語氣要平和,不要帶有命令的語氣。這樣孩子心態也能接受,慢慢的就能接受家長的指責,并解決問題,也就能避免孩子再出現總是狡辯的心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