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6
孩子的很多問題源于父母不知道如何溝通,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語言是有魔力的。所以,我們要學會怎樣與孩子溝通與交流,掌握了正確的與孩子溝通的策略和方法,就可以輕松的影響孩子,激發孩子的能力。
怎樣與孩子溝通與交流?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后直接輸入,防止格式錯亂。
二、要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03-31 閱讀全文>
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在這些期望的背后,還有一系列伴隨而來的責任。比如,當孩子進了學校以后,家長就必須多了一份責任,就是要與老師溝通。一方面要在這個過程當中,保持對孩子動態的了解,另一方面或多或少都希望老師對自己家的孩子能夠多點關注或關愛。那么,怎樣與老師溝通交流教育孩子?才能讓老師對孩子多關注一點呢?
怎樣與老師溝通交流教育孩子?
1、要對老師抱以充分的信任
無論是你主動找的老師,還是被動找的,在溝通的過程中,你必須充分信任老師。你可能會遇到老師找你告狀,在你看來這些“告”狀有夸大,扭曲事實的情況,你也要做到信任與理解,老師之所以提出這些問題,是因為她的出發點都是希望教育好孩子。
2、溝通要有一致性
跟老師溝通的一致性最重要的是時間。老師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如果時間上不一致,突然就跑去學校找老師,老師正好有空是萬幸,剛好有課要上或者有其他事要處理,不僅會破壞溝通的氣氛,恐怕也不會有好的效果。
03-31 閱讀全文>
溝通,是指人與人之間交流各自想法、感受、情感和需要。家庭中有效的溝通可以增強親子關系,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會促進健康和諧家庭的形成。然而,目前許多父母和孩子都難以有效溝通,甚至出現溝通障礙。那么,怎樣與孩子有效的交流溝通?
怎樣與孩子有效的交流溝通?
一、掌握溝通的方法,拓寬溝通的話題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心理發育特點,中學生的獨立意識發展,家庭教育便要將“我講”變“我聽”,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親子溝通的話題不能僅限于學業,應該拓展話題。家長應進行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我想說什么,想聽什么,感受如何?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想,溝通肯定會暢通,交流肯定會融洽。
二、保障交流的時間,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間
03-31 閱讀全文>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些情況:有的孩子在家里活潑好動,聰明伶俐,而一旦來到新的環境、接觸陌生人就會變得害羞靦腆;有的孩子在學校里獨自游戲、自言自語、很不合群;這些表現其實都反映出孩子缺乏與人溝通的能力。那么,怎樣讓孩子學會和人溝通交流?
怎樣讓孩子學會和人溝通交流?
1、父母要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父母應該努力為孩子創造一種家庭溝通的氛圍,比如每天或每周規定與孩子交談的時間,或在晚飯后的“小議”,或在周末的“相約”。注意尋找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認真聆聽孩子內心深處的聲音。要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哪怕父母對孩子談話的內容不感興趣,也要認真聽,讓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只有這樣,孩子才愿意與父母溝通。孩子與父母建立了良好的溝通關系,同時也是為其上學后與老師和同學進行積極溝通打下了基礎。
2、鼓勵孩子多與老師交流
絕大多數老師是喜歡禮貌大方,謙虛好學的孩子的。家長要教孩子尊敬老師,遇到老師要主動打招呼問好。學習中有疑難問題要主動請教老師,在請教的過程中,解決了學習難題,又多了與老師交流的機會。這樣的溝通多了,才能引起老師的注意,增加老師對自己孩子的了解,也能促進孩子和老師更好的溝通。
03-29 閱讀全文>
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做父母的一定很想了解孩子初到學校的情況,但我們又不知道從何入手、如何把握分寸,更不知道怎樣和孩子老師溝通和交流?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怎樣和孩子老師溝通和交流?
1、談話的時候不要跑題
在和老師溝通之前,要事先和老師約好時間、地點以及談話的主題,要帶著目的去,要有主題,知道自己想去談什么,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解決什么問題。就像是一次談市場合作,一定是帶著目的去談的。
2、不能護孩子的短
一味地夸大孩子的優點,不能正確面對孩子的缺點,不能面對事實,不愿意和老師去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很不好的,一定要認真傾聽老師對孩子的評價,從而配合老師幫孩子改正一些缺點,有助于孩子各方面的提高。
03-25 閱讀全文>
不會跟孩子聊天,沒話題跟孩子聊,常常把聊天變成“說教”,是很多家長的“通病”。怎樣和孩子交流溝通?才能真正的走到孩子的內心呢?
怎樣和孩子交流溝通?
1.話不宜多:長篇獨白往往導致子女充耳不聞。這種說教經常用“當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作開場白,繼之以“將來你也會有孩子,到那時你就會明白的”之類的詞句。由于后輩生長在現實環境中,當家長的最好使用流行的語言因勢利導,就事論事。
2.心平氣和:大人一激動,便很可能講出一些隨后自己追悔不該說的話。如果有怒氣,先壓一壓,待情緒穩定下來再說。我們對成年人并不輕易發火,這個態度同樣適宜于對待自己的孩子。
3.耐心傾聽:孩子有話讓他說完,別隨意打斷話頭。等他講完后,不妨把他的主要意思復述一遍,弄清楚究竟涉及何人、何事、何時、何地與何故,然后提出建議或采取行動。如果小孩子丟掉了他的心愛之物,即使那東西微不足道,對他卻可能至關緊要。我們小時候又何嘗不是如此。
4.掌握時機:說家常最佳時刻是就寢和進餐的時候。開頭可以問問孩子,當天諸事是否順心等。你一言,我一語,交換看法,增進了解。有的父母還認為,另一談心的黃金時間是趁小孩子伴隨大人干家務零活之際。
03-25 閱讀全文>
孩子進入初中,表示已經不再是那個天真乖巧的孩童了,一天天的長大,并開始學著用懷疑與挑戰的眼光來看待身邊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父母。很多父母面對孩子的變化覺得不知所措,甚至一直用教育幼兒的方式教育進入初中生涯的孩子,那么結果多數時候是失敗的。最簡單的一點,你和孩子的溝通,必須要改變,不然恐怕你們的關系會進入一個很緊張很尷尬的地步。那么,父母怎樣和初中孩子交流溝通呢?
父母怎樣和初中孩子交流溝通:
1、萬萬不可強迫粗暴
你和一個幾歲的孩子溝通,如果你用強迫或者粗暴的語言,或許那個孩子會害怕你,于是聽你的話。但對于一個中學生的孩子來說,你那套可能不好用了,不是孩子不聽話了,而是孩子知道什么叫被尊重了。孩子進入初中,已經進入了青春期,而一名青春期的孩子,就算性格再好,也有自己的自尊,即使孩子不表現出對你的反感,可孩子的心,已經把你排除在外了。
2、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什么叫溝通?溝通就是兩個人各說出自己的觀點,而不是一個人說,一個人聽,更不是你強迫我勉強。既然你想和孩子溝通,那么你就一定要壓制住自己的脾氣,把自己最想表達的表達出來之后,靜靜地聽孩子說,不要急著反駁,先聽完,這是對孩子最起碼的尊重。孩子發現你尊重他(她),這才會完全放松下來與你溝通,不然你們的溝通只是一次失敗而已。
03-24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