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
在當今這個社會孩子不聽話,惹父母生氣是很常見的,也是家庭當中不可避免的問題,但是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要一直對孩子大吼大叫,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生長在大吼大叫的家庭,時長吵鬧,挨揍的環境,是對孩子今后的學習,社交行為甚至是就業狀態有很大負面影響的。今天就給各位家長說說經常家長對孩子發脾氣的危害,一起來看看吧。
家長對孩子發脾氣的危害:
1.不敢表達內心想法。每個人的行為舉動都源于一個人內心的想法和大腦的思考,想要幫助孩子進步,最好的辦法不是用父母的觀念來指導孩子,而是了解孩子的內心和做事動機。強行施加自己的想法,孩子未必接受。但是了解孩子內心之后,他便會向你吐露心聲。經常吼罵孩子,孩子的第一反應就是爸媽難以溝通。
縱使孩子有著強烈的溝通欲望,想要跟你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會在你惡劣的態度面前全部深埋在內心。這不僅會讓孩子變得內向,還會讓親子關系變得有幾分尷尬。
2.對父母產生恐懼和抵觸感。當你以溫柔和善的姿態面對孩子時,孩子會覺得非常親近,不僅愿意接近你,還更能接受你的建議。但是倘若你經常對孩子發脾氣吼孩子罵孩子,那么給孩子帶去的只有壓力和羞恥感。
在這種氛圍下,不管你花多少時間來陪伴孩子,孩子能夠感受到的溫暖也是有限的。因為在孩子看來,自己稍有不慎或者犯了錯誤就會遭到辱罵和責罰。此時的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安全感,而是深深的恐懼。
03-16 閱讀全文>
家長每天要面臨很多的壓力,不管是工作上的還是生活上的,就會導致有時可能情緒不是很好。如果這個時候孩子剛好淘氣,家長可能就會對孩子發脾氣了。但是事后家長又會感到后悔,不知道該怎么辦。那么家長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該怎么辦呢?
家長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該怎么辦:
1.短暫離開
就是離開現場,遠離讓你怒火攻心的人和環境。但是不要啥也不說的離開,而是告訴孩子:「媽媽很生氣,要出去冷靜一下!」正所謂眼不見心不煩,等自己冷靜下來或找到解決辦法后再和孩子溝通。
2.深呼吸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放松,深呼吸四五次,而且越慢越好。這樣隨著你的注意力轉移到呼吸上。你的情緒曲線會慢慢回落,各種情緒信號減弱、消失,就能夠感到情緒漸漸平靜了。
03-23 閱讀全文>
當家長的都需要有一個耐心和好脾氣,當遇到家里的孩子瞎胡鬧的時候我們才能好好教育,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小心下手過重傷害到孩子,很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育。
但是,想做好脾氣的家長太難了,有些家長孩子犯錯了,就會忍不住去打罵孩子,可是當冷靜下來后也難免后悔,那么家長控制不住對孩子發脾氣怎么辦呢?
家長控制不住對孩子發脾氣怎么辦:
1.教育孩子講究方法。即使說了這么多,但是有的時候我們還是控制不住的生氣怎么辦呢?不要說傷孩子心的話比如:“當初還不如不生你”、“你怎么那么蠢”這種話。
2.學會放手,解放自己的雙手,讓家里其他人幫忙帶帶孩子,寶媽也放松一下,勞逸結合才可以。
3.學會控制情緒,孩子哭鬧的時候,多點耐心,實在不行,可以暫時回避一下,讓自己冷靜下來再去處理孩子的問題。
03-19 閱讀全文>
家長脾氣暴躁,遭殃的往往是孩子。孩子幼小時什么都不懂,扔東西、破壞、不聽話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如果家長看到后就發脾氣,就會對孩子的性格、親子關系等造成傷害,下面就來看看家長發脾氣對孩子的影響吧。
家長發脾氣對孩子的影響:
1.性格存在缺陷
家長吵架的時候,孩子會感到恐懼、害怕、自責!你們吵架的兇狠樣子,深深地印在孩子心里。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性格一般存在缺陷,有的變得敏感自卑,有的膽小怯懦,有的孤僻叛逆,還有的容易暴躁,甚至有暴力傾向。
2.缺乏安全感
家長經常吵架,會讓孩子對家長的愛患得患失,時刻擔心家長會分開,或是不要自己。年紀比較小的孩子還可能認為家長吵架是自己造成的,加重了心理負擔。這樣長期被恐懼、不安和緊張的情緒折磨,會讓孩子的安全感嚴重缺乏。
03-19 閱讀全文>
許多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總是覺得自己是對的,就算自己做錯了也不會給孩子道歉。父母總認為如果自己給孩子道歉,自己以后管教孩子時,孩子會不會不聽話。但是卻不知道這樣對孩子影響非常大。那么家長對孩子發脾氣該不該道歉呢?
家長對孩子發脾氣該不該道歉:
1.不利于保持親密的親子關系。家長對孩子發脾氣不向孩子道歉的父母,其實也就表示在他們心里,他們是高于孩子的,沒有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但是我們知道,親近的親子關系,一定是父母認為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這樣就能拉進孩子和父母的距離,從而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以及和諧的家庭氛圍。
2.影響孩子的是非觀。我們經常告訴孩子“做錯事情要道歉”,孩子基本上都能做到。但是到了我們做錯事的時候,卻再三找借口,就是不愿道歉,這就屬于是“雙標”。父母的這種做法也會讓孩子產生疑惑“媽媽說做錯事要道歉,那她為什么不道歉呢?是不是不道歉也是可以的?”家長的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孩子以后可能做錯事也會逃避責任、推諉、不愿道歉。
3.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形象。對孩子影響作用最大的就是父母,所以父母要時刻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形象。孩子在不斷成長過程中,的確會主動學習到人生的道理,但是言傳不如身教,不妨試想一下:當孩子看到自己崇拜的父母做錯事的時候,都會主動道歉,那么當他意識自己犯錯的時候,不用提醒他也會主動去承認錯誤。
4.有利于孩子性格的形成。但是當家長對孩子發脾氣時,這時候主動給孩子道歉有助于孩子建立自尊,同時培養孩子尊重別人的性格。若孩子認為父母有錯,父母也主動給孩子道歉,這種情況下更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直和通情達理的性格。
03-16 閱讀全文>
現在孩子比較少,在家里很受寵,因此仍性、脾氣大的孩子比較常見,這很正常。那么針對孩子發脾氣摔東西這一問題,家長到底該怎讓做?
孩子發脾氣砸東西家長怎么處理
首先,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孩子摔東西,一定是在發泄他心中的不滿,不愿意和家長交流,不管他自己是對是錯,他找不到合適的傾述的對象,只有以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表達心中的不滿。這個現象的發生說明孩子和家長都存在問題。
先說說家長,家長應該問問自己,我了解孩子嗎?了解是多方面的,不只是學習,往往家長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孩子會認為家長的功利心太強了。我們還應該多了解孩子興趣愛好,包括愛打什么游戲,都和哪些同學玩,喜歡什么玩具等等(當然要多引導)。平時,多傾聽孩子的建議和意見,我們家長的錯誤,要懂得有藝術的說出來并改正。只有這樣,你和孩子才有共同語言,孩子才認為你是真正在關心他這個人,自然會與你交流。
再說說孩子,孩子摔東西,事情發生了,就要想辦法以積極的心態去解決,而不是粗暴的平息。先關心孩子傷著沒有,給予愛和家庭成員的溫暖。等孩子平息了,才一起來分析事件的起因,過程和結果。要讓孩子意識到摔東西不僅損壞的是財物,還傷害了家人的感情,更損壞了自己的形象。告訴孩子想問題,做事情要多方面考慮,要考慮其他人的感受,何況我們還是一家人呢。要讓孩子意識到什么事情要善于溝通交流,要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努力去說服別人,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方式,那只是無能的表現。我想,和孩子說清楚這些問題,他應該會反思,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總之,人和人相處,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矛盾,何況孩子和我們年齡相差這么大,對同一問題總會有不同看法,相互之間多了解,多陪伴孩子,會大大減少矛盾的存在。
02-10 閱讀全文>
如果孩子喜歡大叫大吼,首先要保持冷靜。嘗試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為什么這樣做。設定明確的規則和界限,告訴他們大聲喊叫是不被接受的行為。
面對孩子的大喊大叫發脾氣怎么辦
1、引導孩子正常的情緒宣泄,以免孩子情緒宣泄不出來,影響他的心理健康的成長。
2、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要經常發脾氣,因為如果父母經常發脾氣,孩子就會效仿。
3、孩子出現生氣的時候,最好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因為孩子愛生氣,一般與遺傳、生活環境,以及自身的發育相關系。
如果經常愛生氣,容易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父母必須重視這個問題,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另外,引導孩子正常的交往,不要經常愛生氣,這樣寶寶形成一個好的習慣,對寶寶的將來生活、發育,都是很有好處的。
11-21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