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4
孩子年幼時期,對身邊大多數的事物都會非常感興趣,對新世界的一切都保持著好奇心,而且他們每天的精力也非常旺盛,所以有時候會過于好動,可能會擾亂老師上課的秩序。其實孩子活潑并不是一件壞事,只是需要家長正確的教育引導。那么對于孩子過于活潑好動怎么辦呢?
孩子過于活潑好動怎么辦
1、給孩子制定一些規則
家長給孩子制定規則,可以讓孩子做事情更有儀式感。比如每天晚飯會在六點的時候準時開飯,開飯以后,需要先洗手,洗手之后才能吃飯。吃完飯之后,需要幫助父母收拾桌子,然后再去洗手。直到洗完手之后,晚飯的過程才算徹底結束,或者晚上睡覺之前如何洗漱,睡覺兩小時之前不能吃東西之類的。
在這種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可以給孩子設置一些障礙,讓孩子產生一種儀式感,這對培養孩子的耐心非常重要,因為他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會有一個稍稍等待的過程,這個等待的過程,慢慢的就會培養出孩子的耐心。
2、滿足孩子成為焦點的欲望
09-28 閱讀全文>
孩子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辦?作為父母最基本的是利用小孩關注的事情引導他,逐漸使其能養成注意力集中。多表彰他在平時做得好的事情,效果會好的。
孩子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辦
1、培養孩子穩定而廣泛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一旦對某一事物發生了興趣,就會集中注意力,專心致志。此時父母應鼓勵孩子把興趣拓展開來。
2、從事有目的、有意識、有始有終的活動
比如,父母和孩子進行下棋比賽,這是一種有效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辦法。下棋還有助于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競爭的精神。另外,在學習、游戲和做家務的時候,盡量給孩子一個明確的目標和客觀的評判標準,如果孩子做得好就要給予鼓勵和表揚。
01-19 閱讀全文>
很少會有孩子在上課期間坐的住,能夠好好聽老師進行講課,更多的孩子都是喜歡亂動,不僅和旁邊的孩子說話,還充分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學習狀況,那么對于孩子上課好動怎么辦呢?
孩子上課好動怎么辦
1、帶孩子多運動
既然孩子喜歡動,那就從“動”開始。好動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加精力旺盛,不妨帶著孩子多“動”起來。比如玩平衡木、蹦床等,讓孩子釋放身體中的“能量”。這樣不但消耗了孩子的精力,也能促進了運動能力發展,并能讓孩子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
2、隨時記錄
為孩子準備一塊小黑板,孩子可以在上面寫字、做數學題、畫畫。可以讓孩子在黑板上默寫生字、造句、作文,以輔助孩子的語文學習。也可以讓孩子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寫在小黑板上,以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計劃性。
04-19 閱讀全文>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有這樣的困惑:多次提醒孩子他就是不往心里去,時間長了慢慢就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就像孩子上課好動的問題,有時候我們跟孩子說他真的不容易往心里去,我們應該做的是要選對合適的方法。那么孩子上課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辦呢?
孩子上課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辦
1、盡可能的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
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3歲以前,每天平均每多看一小時的電視,7歲孩子上課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現象發生率就會增加10%。很多家長可能聯想不到電子產品和孩子的注意力有什么內在聯系呢?
其實電視不斷轉變的畫面,會讓孩子的注意力不斷處于跳躍的狀態,沒有辦法長時間在某一件事物上集中,而且電視畫面豐富多彩,也會讓孩子對枯燥的書本提不起興趣,學習的動機減弱,注意力就很難集中。
所以作為家長,當孩子出現某些缺點時,首先要自我反思,看看自己有沒有為了清閑,讓電子產品作為“保姆”陪伴孩子?如果有,現在抓緊時間摒棄這種懶人教育模式。
04-19 閱讀全文>
課堂學習是一個集體性的行為,遵守課堂紀律是每個孩子都應該掌握的必修課。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學會適應課堂,適應課堂紀律,那么孩子上課好動愛說話怎么辦?
孩子上課好動愛說話怎么辦
家長可以和孩子做一個約定,讓孩子自己做記錄,只要有一堂課沒有出現好動愛說話的問題,就給孩子畫一個紅五星,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相信孩子,也可以請求老師做配合,讓老師在一個特定的本子上簽字。
如果有一天做到了一整天都沒有做小動作,那么可以給孩子一個他特別想得到的東西,作為獎勵……繼續堅持,一直到孩子沒有這個壞習慣為止。
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孩子大吵大鬧時跟他溝通,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他冷靜下來。如果冷靜不下來,等他冷靜了再溝通交流。并且要告訴孩子:“發脾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有溝通去踏踏實實做才能解決問題。
家長在孩子面前要樹立威信。我們必須能夠對孩子說到做到。認真對待你對孩子的承諾。例如,父母不能說:“如果你不服從我,我就剁掉你的手。”如果孩子們聽的太多,他們就不會相信。“如果你在課堂上再說話,回家后就站十分鐘。”這種說法是可以實現的。
04-18 閱讀全文>
俗話說,身教重于言教。如果你的孩子上課不注意聽講好動,那么作為家長首先要想到的方法就是給孩子做好榜樣,讓孩子在你身上學習到“孩子上課不注意聽講好動怎么辦”的解決方法!
孩子上課不注意聽講好動怎么辦
1.通過親子游戲活動和積極的激勵和引導,使幼兒有意識地管理身體動作,注重意識。這些看似簡單的親子游戲必須包含對孩子積極的激勵和引導,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進行交流,讓孩子了解你的初衷,愿意配合你的游戲活動。
然而,有相當多的父母在這方面有最大的問題。他們要么覺得這很麻煩,要么就想偷懶。他們寧愿拿著手機也不愿努力糾正孩子的壞習慣。我只是想通過講講來解決問題,結果都以失敗告終。
2.通過引導和示范,讓孩子知道正確的身體姿態,結合好孩子概念去正向強化姿態保持。前提是必須要想辦法和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讓老師知道你在家里對孩子進行了哪些了肢體規范訓練和注意力專注訓練,包括做法和步驟,取得的效果。
請老師在課堂上適當鼓勵一下孩子,有了老師的跟蹤關注,及時的肯定與表揚,會讓孩子更愿意把好習慣帶到課堂之上。
04-17 閱讀全文>
當孩子剛上小學的時候,我們家長可能就會得到老師的反饋,說孩子上課總是不好好聽講,還有好動的行為習慣,就會干擾課堂紀律。那我們家長就要解決孩子的這個問題,要對孩子給予正確教育和引導,讓孩子能夠聽進去家長和老師的話,那么孩子不認真聽課好動怎么辦呢?
孩子不認真聽課好動怎么辦
父母一定要克服急躁情緒,耐心與孩子溝通;這時就可以問問“今天學什么了,你覺得哪節課最有意思,為什么有意思,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為什么沒學會”等,這樣便于了解孩子上課聽講的情況及孩子的興趣,能幫助搞清楚學生做小動作的真正原因,從而因勢利導。
同時也就可以和孩子一起預習新知識,結合要學的內容,給孩子提一些感興趣的問題,讓他帶著問題去聽課,從而激發學習熱情,不斷地產生新的學習需要。這樣就有利于發展孩子的注意力,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增強自制力,使孩子認真聽課,不再有好動的行為。
對于不認真聽課的孩子,我們家長就去適當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現今很多家長會這樣反饋:孩子在做作業,卻能聽到爸爸媽媽的聊天內容,還時不時的插幾句,注意力真不集中。談話的聲音、電視機的聲音,都是孩子在學習時的不利刺激,會分散注意力。所以,在孩子學習時,要關掉電視,低聲交談,營造安靜氛圍。
其實孩子注意的時長是有限的,5-6歲時,約為10-15分鐘;7-10歲時,約為15-20分鐘;10-12歲時,約為25-30分鐘,而學齡階段孩子的作業往往不是半小時之內能做完的。完成一項作業后,可以和孩子玩些益智小游戲,放松注意,以便更好的集中,這對于不認真聽課的孩子都是幫助也是極大的。
12-01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