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6
有大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感到煩惱和困惑,就比如說家長面對自私自利的孩子如何拯救?自私自利的孩子只會為自己考慮,不懂得與他人分享,孩子在學習和玩耍的過程中都會受到影響。
自私自利的孩子如何拯救
不要隨意滿足孩子的需求。給孩子買東西,一定要有所克制,不要隨意滿足孩子的無理需求,或者當孩子看到什么,家長就會毫不猶豫的給予,這樣會讓孩子對物質缺乏認識。
對于自私自利的孩子,不要溺愛孩子,新手爸媽愛孩子要掌握度,不要溺愛。父母應該讓孩子經歷、體會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磨煉孩子的意志,讓孩子懂得感恩,懂得愛別人。
比如說,如果孩子有“吃獨食”的習慣,很多家長將家里所有好吃好玩的東西都給予孩子,自己卻站在一邊看著,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獨享意識,他們覺得這一切“優待”都是應該的。這里我們應該告訴孩子,要學會分享,要告訴孩子自己與別人分享了,別人也會回報自己同樣的關心和幫助,這樣相互之間才能體貼,才能感覺到溫暖和快樂。
對于自私自利的孩子,家長可以安排孩子勤做家務。父母可以讓孩子幫你一起做家務,不要覺得孩子還小不讓他們干活,家務勞動是家中每個成員的責任,所以,父母應該從小鍛煉他們做家務活,讓他們明白要承擔責任,這樣可以讓你的孩子變得更有擔當,更有責任心。不要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只有勤快的孩子才會懂事,知道關心體貼別人。
07-30 閱讀全文>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孩子在家長的寵愛下,變得自私自利心很強,這樣的孩子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通常不太和諧,這讓父母也感到十分無奈。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及時教育孩子,以免影響到孩子的社交關系。
小孩子自私自利心很強應該如何教育
1、讓孩子學會分享。有自私心理的人,往往害怕自己努力得到的東西白白讓別人知道和分享,害怕別人踩在自己的肩膀上超越自己。而他們不知道恰恰是這種心理導致了他們的狹隘和失敗。家長要讓孩子時刻記住付出大于索取,可以試著讓孩子把自己心愛的東西與他人一起分享,這樣他就可以體會無私的滋味。
2、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盡量不要給孩子特殊待遇,合理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與其他成員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我們在去超市購物之前,要和孩子商量好,當然讓孩子參與購物預算會更好。比如,通常只允許孩子買一個他想買的玩具或零食。
3、教會孩子做家務,教會孩子做家務,是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絕佳機會;其次,學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加懂得父母的不易,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當然,學會做家務的孩子,從勞動中獲得的幸福感,也是自我價值提高的一個重要表現。
4、多讓孩子做事。對于自私自利心很強的孩子,父母要學會對孩子“計較”一些,例如,平時孩子有好吃的,父母可以要求他分一點給自己。當然,父母在與孩子“計較”,或者要求孩子為自己做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態度,不能太隨和、太大度,不然,孩子會不當一回事的。只要父母要常這樣做,孩子的感恩意識,就會慢慢地萌芽,而且得到強化的了。
09-16 閱讀全文>
每一個孩子,他都不是天性涼薄,冷漠自私的。他的成長以及性格的形成,和父母的陪伴、關心、教育有很大的關系。當你發現孩子自私,不懂感恩的時候。那不是孩子的問題,是父母本身教育出現了問題。
孩子自私自利不懂感恩怎么辦
1、不要過分寵愛
家長如果不想讓孩子變得自私的話,那么就一定要記住,千萬不可以過分地寵愛孩子。雖然我們應該愛著孩子,但是愛孩子的同時也要把控住“度”,愛孩子并不代表無條件的滿足孩子,更不是為孩子無條件地去做某些事情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愛孩子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讓孩子變得獨立,這才是我們真正愛孩子的表現。
2、言傳身教
家長的言傳身教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在要求孩子,不應該自私的同時,自己也應該要做到。我們不能只是嘴上去教育孩子而已,更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做到了,而且用行動來向孩子進行示范,讓孩子更好地去模仿自己的行為。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受到父母的影響,成為一個慷慨大方的人。
08-26 閱讀全文>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懶惰自私自利的行為,有時候甚至不懂感恩。對于這種的情況,家長不要急著指責孩子,或者是站在道德點上批判孩子,而是應該正確引導孩子,以免影響到孩子的身心成長。
孩子懶惰自私自利不懂感恩怎么辦
1、及時提醒和約束。作為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懶惰自私自利不懂感恩的行為時,父母的態度一定是堅決的,明確指出,是為了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堅持后,一定會在思想上引起重視,對錯誤行為改正的機會,也會更大。
2、不能寵溺孩子。孩子不懂得感恩很可能就是太過寵溺孩子了,讓他潛意識里認為你們為他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盡量不給孩子特殊待遇,合理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與其他成員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3、給自己留出空間,給孩子承擔的機會。面對懶惰自私自利的孩子,家長要減少對孩子事情的包辦代替。比如家里的事情,也要讓他分擔,比如,周末一起打掃衛生,你做飯他刷碗;外出購物時,和你一起分擔,而不是你一個人大包小包,他空著手跟隨。減少對孩子的說教與懲罰,增加孩子對家庭事務和日常生活的參與度和決定權。
4、在日常生活中言傳身教。俗話說孩子總會學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能在家里做好一個榜樣,孩子也會變得特別優秀。父母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抱怨,孩子當然也就對生活充滿抱怨,也不會懂得珍惜生活,心存感激。所以言傳身教,在現在的家庭中是特別重要的,父母要給孩子做好一個榜樣。
09-14 閱讀全文>
3歲之前,孩子不懂分享,那是正常的,叫“自我”,不叫自私,這是由孩子們的發展階段特點決定了的。他們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外部世界,而且通過對外部事物的“占有”,在確定自己的邊界和在這個世界的位置。所以,父母應該少貼標簽,多尊重孩子意愿。
孩子3歲之后還不懂分享,一般就是父母的教養方式出現問題導致的。
為什么會養出自私自利的孩子?
1、孩子成長早期,父母沒有給夠孩子愛和關注。
比如本文開頭的案例。通過后續溝通我們發現,這個孩子3歲之前主要由老人撫養,其后父母才開始逐漸卷入孩子的成長,給孩子立規矩。由于父母早期的缺席,親子間的和諧關系沒能建立起來,加上父母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多采取命令、指責、批評的方式,更難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發自內心的真情與關愛,親子溝通自然難以順暢。
追根究底,孩子抵觸的不是規矩,孩子是在用冷漠和抵觸行為,表達對缺少關注與愛的憤怒。所以,先與孩子建立和諧的、充滿信任的親子關系,再立規矩才可能有效。孩子也才能更自然、更有愛地與人相處,而不是把精力都放在和父母對抗上。
03-08 閱讀全文>
首先家長也不要太著急,要孩子學會感恩,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灌輸,例如簡單的收拾玩具,打掃衛生等等,讓孩子參與勞動,讓他慢慢了解父母照顧家庭的不易,再加之語言引導,家長對長輩的感恩行動。孩子自然也會學到的。
小孩自私自利脾氣大不懂感恩怎么教育好
1、家長要以身作側,樹立榜樣。父母的言行,是會影響孩子的。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要多多陪伴孩子,給孩子足夠的愛,讓他內心有溫暖和安全感。內心溫暖有安全感的孩子,才會由內而外的釋放溫暖,性格很好,不會冷漠自私。
2、不要讓孩子吃“獨食”。會讓他覺得他吃好東西、擁有好東西是理所應當的,如果孩子習慣了被給予,只知道索取,便很難在以后的生活中考慮別人的感受。
3、不要對孩子干預太多。如果父母對孩子的保護過多,那么孩子就會漸漸習慣父母的包辦代替,就會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4、不要“有求必應”,更不要“無求先應”,不要讓孩子擁有的東西來得太易。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應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則堅決拒絕,并且要告訴孩子為什么不合理,給孩子一些經受挫折的機會。
03-07 閱讀全文>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父母一心想給女兒最好的生活,但是女兒卻自私自利不體諒父母,甚至還會埋怨父母給自己的不夠多。對于這樣的情況,家長不要只顧著傷心,而是應該及時教育孩子,讓孩子學會感恩。
女兒自私自利不體諒父母怎么教育
1、不要進行道德評判
面對女兒自私自利不體諒父母的行為,我們先不要著急對孩子進行道德的評判。因為孩子畢竟還在成長階段,而且即便是自私,也不是可恥的行為,只是自私的度,我們要教會孩子把握。因為,過度自私,會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會讓別人遠離自己,最后受到傷害的,還是自己。我們可以先來探尋一下,孩子自私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然后再做引導。
2、跟孩子索要一些愛
在這種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是永遠跟隨你的,但是也是有條件的,父母的付出不是理所當然的,孩子應該珍惜,學會感激。例如:每天下班回來,可以要求孩子幫父母幫助拿下鞋;吃飯時,要求孩子幫助拿下碗;口渴了,要求孩子幫助倒杯水喝等等。
09-16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