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考出好成績,但在孩子學習知識上可能又幫不上忙,只能在一邊干著急,看著孩子的成績非常的苦惱,那么,怎么讓初一年級孩子成績提高?
怎么讓初一年級孩子成績提高
1、溝通
身為家長要多溝通,要有耐心,孩子在初中這個時候往往都是叛逆的。特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進入青春期也越來越早,心理也越來越早熟,過分的強制性反而會適得其反!
家長應該和孩子之間保持交流,關心他的思想變化,不要太苛責他的成績,要在他成績波動下滑的時候,表現出理解,給予鼓勵。很多時候,孩子的叛逆往往開始于父母對他一次成績下滑的苛責,讓他失去了學習的熱情!
2、不要過分溺愛
如果你一直讓他處于被保護中,或者給他一種很強烈的安全感,那么,孩子將永遠是孩子,將無法成長!很多家長的鼓勵方式都是,“你這次考好了,我就帶你出去玩。”或者“你進步了,就給你買想要的。”諸如此類。但是這樣的說法和家庭教育,只會讓孩子覺得更加舒適,更加不愿意努力。
因為初中的孩子很清楚,這些都是父母所能給予的,并不是遙遙不可及的,哪怕這次沒有考好,還有下次,還有以后,還有很多次機會,所以孩子永遠不會去主動努力!
3、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提高成績的道路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多,比如課前預習,上課做筆記,課后及時復習,考試的時候認真審題,答題規范等。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孩子加深鞏固記憶,也可以幫孩子提高做題的準確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要盡早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4、極強的時間觀念
大人在工作上需要有時間觀念,學生在學習上也需要有時間觀念。該學習的時候就學習,該休息的時候就休息,到點學習、到點休息。
有的孩子做事情非常拖拉,這種拖拉在學習上只有壞處,沒有好處。比如作業拖到很晚才寫,等到想寫作業的時候發現已經半夜12點了,于是干脆關燈睡覺。這樣想提高成績,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小區里我經常聽見家長抱怨孩子說:你別看我家孩子才5歲但是脾氣大著呢。其實我并認為這是一種好的現象,有些不好的習慣有時候反而會影響孩子一生。所以如果孩子在小小年紀真的出現這樣的問題,家長一定要盡快了解5歲小孩脾氣暴躁易怒的原因,根據原因針對性的去解決問題。
5歲小孩脾氣暴躁易怒的原因
1、自我控制能力不完善
5歲小孩脾氣暴躁易怒,情緒多變且變化的速度也是很快的,前一秒也許在笑,下一秒也許就會哭鬧,所以在自我情緒控制方面還不是很完善,他們的思想很簡單,高興就會笑,不開心就會哭鬧,發脾氣。
2、孩子缺乏安全感
人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外,還有對于安全的需求。 對于5歲小孩來說,如果被父母忽視了,這會讓他們很沒有安全感,他們會不安甚至感到恐懼,他們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就會忍不住發脾氣以此來發泄心中的負面情緒。
3、大人的暴躁示范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脾氣暴躁易怒的情況,是因為成長環境中有一位或者多位情緒化、易暴躁的大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因此,父母的言行、舉止、性情、脾氣、動作等等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大人遇事愛著急,孩子也會變得愛著急;如果大人發脾氣、摔東西,孩子毫無疑問也會好發脾氣、愛摔東西。
4、孩子的興趣受到了干擾
5歲的孩子充滿活力、朝氣蓬勃、喜歡與人交往。對一些基本的技能,如說話、畫畫和搭建東西等已經非常自信,并且喜歡在家長面前施展技能。
如果孩子在做喜歡做的事的時候,受到了其他人的干擾,孩子做的某種作品無意被家長毀壞,孩子受到冒犯就會發火。
或者孩子想在家長面前表現某種技能的時候,得不到家長的重視,孩子就會感到受到了冷落,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也會發脾氣、摔東西。究竟孩子突然發脾氣的原因何在,還需要家長細心的觀察分享。
5歲小孩脾氣暴躁易怒怎么辦
1、父母保持冷靜,等孩子情緒穩定再說
5歲孩子一般有自己的理解能力了,在孩子哭鬧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可以跟他說:“哭完再說”,等到孩子真正發泄完之后,情緒冷靜了,家長再跟孩子交流,發脾氣的原因,告訴孩子應該怎么做,而不是用發脾氣來解決。
2、引導孩子換一個角度看問題
5歲小孩一般都已經上幼兒園大班了,所以上了學的孩子,在同學之間彼此會比較,畫沒別人畫得好;運動會沒跑第一名;難免會有失落感,這個時候可以引導孩子換一個角度看待問題,不爭第一,因為各花入各眼,與眾不同才是創新。
5歲小孩叛逆不聽話怎么辦?一般5歲的孩子,大多上幼兒園了,5歲的孩子的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思維能力,進入了叛逆期,他可以模仿孩子或者家長的言行舉止,面對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一萬個不愿意,就算在逼迫也是無濟于事的。
這個時候,我們家長就該調整自己的行為了,及時轉變對孩子的教養方式。
5歲小孩叛逆不聽話怎么辦
第一、給孩子自主權。
家長此時要懂得尊重孩子,要放棄一言堂的方式,涉及到孩子的事不妨多與孩子商量。給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去決定自己的事情。
不要還把孩子當作小寶寶,限制孩子的自由和選擇。
比如穿哪件衣服;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只要在合理的范圍內,家長要允許孩子自己選擇、決定。
對孩子說話不要使用命令的口吻。對于叛逆期的孩子,被命令是很難接受的。家長要和他站在平等的位置,盡量和他商量討論,激發培養孩子的主人翁意識。
第二、認真傾聽。
家長平時要多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發生了什么、想做什么。
當孩子主動地和你講她感興趣的事情時,請家長一定要認真傾聽,不管孩子講的事情多么得微不足道,也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話。
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重視,他就更愿意和家長溝通,大事小情都會第一時間和家長講,家長就能及時了解孩子的狀況,孩子也會更有自信心。
如果家長傾聽的態度太過隨意或敷衍,孩子感到失望或不被重視,一定會產生不滿:你怎么不好好聽我說話呢?
以后就不愿意再和家長談論自己的事情了,家長缺少了和孩子溝通的機會。如果孩子出現什么問題,家長就不能及時發現。
第三、不要強迫孩子。
有的事情,孩子不愿意做,家長就要思考一下,自己對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做?家長要耐心地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父母不要冷嘲熱諷,而且給予孩子積極的幫助和正面的引導,扶助孩子順利地成長。
5歲小孩叛逆不聽話怎么辦?孩子的成長沒有一個標準軌跡,教育孩子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當孩子進入叛逆期,家長要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相信和孩子的相處會變得和諧、快樂。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所作為,但是當孩子在學校和同學相處不好的時候,或者是在學校當中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就會打消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是會導致孩子厭學,那么對于幼兒園孩子被老師批評后厭學怎么辦呢?
幼兒園孩子被老師批評后厭學怎么辦
1、安撫好孩子激動的情緒
哭鬧的孩子是講不通道理的,因為在孩子情緒上頭的時候我們很多話孩子是聽不進去的,在這個時候父母們還一直強調不能不去上學,這樣只會讓孩子對此越來越反抗。所以,不管我們接下來要怎么做,首先就要將孩子這種極端的情緒緩和下來。
我們可以先找事情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亦或者是先順從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激動的情緒從矛盾的漩渦之中出來。當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之后,他們才能保持好正常的理智而不是被激動的情緒完全控制住自己的想法,這樣孩子在接下來的交談和教育中才能保持正確思考的能力。
2、父母學會給孩子做積極引導
如果幼兒園孩子被老師批評后,出現厭學情緒的時候,父母一定要能夠做積極引導,畢竟在父母的心中孩子繼續上學才是最終目的。不可否認的是,在很多學校教育過程當中,有的老師批評孩子可能沒有注意教育方式,有時候語氣過重或者當著同學的面批評,這會讓孩子認為傷了自尊心。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父母不要跟著孩子一起情緒化。更不要當著孩子面說老師的缺點,這只能強化孩子對老師的負面情緒。父母學會淡化老師的批評,強化老師批評教育的目的,幫助孩子轉變心態,要讓孩子清楚老師對他的教育是正面和積極的,希望的結果是好的。
3、讓孩子能夠真正地認識自己
人在遇到否定的東西的時候常常就會進行自我保護,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將自己一些不好的行為合理化,把自己想象成是受害的一方。然而,孩子在課堂中違反紀律,這本身就是一件錯誤的事情,而家長們就需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也是有錯誤的地方的,是需要接受批評的,概要知錯能改。
4、讓孩子理解老師
無論出于哪個成長階段的孩子,大部分時間都離不開學校的教育。作為老師,對孩子的批評是在所難免的,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有些老師的批評有一定主觀色彩的,但大部分老師對孩子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夠有好的表現。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能夠使孩子正確面對老師的批評,讓孩子明白老師批評的初衷。
3歲孩子不愛和小朋友玩,可能是孩子還不適應新的環境,或者是孩子內向,沒辦法融入到集體中,家長要幫助孩子主動去交朋友,主動去跟別的孩子進行互動,孩子有時候不知道該怎么做,家長要引導他們。
3歲孩子不愛和小朋友玩是什么原因
性格內向。這類孩子常常表現得比較安靜、膽小,對新事物適應緩慢。如成人給他新的玩具或圖書,他卻表現的無所謂;其他小朋友主動與其打招呼,他卻視而不見。
平時不與外界小朋友接觸,爸爸媽媽也不帶孩子外出游玩,生怕孩子摔倒,碰到生陌小朋友就會哭,整天在家里玩,如果鄰居家小朋友上他家玩,他的玩具也不讓他玩等等。
孩子3歲不合群,不愛和小朋友玩,家長要重視,平時帶孩子到游樂場所玩,與小朋友接觸,來改變不合群的習慣。
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有的孩子因父母離異或病故,生活在單親家庭,缺少應有的家庭溫暖,因而性格孤僻,對周圍事物冷漠。
父母成天板著面孔對待孩子,壓抑了孩子的情緒。因一點小事常厲聲斥責孩子,使孩子對父母望而生畏,心情總處于緊張狀態,導致孩子更加不愿說話。為了幫助不愛交往的孩子提高能力,
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分疼愛,總怕孩子和別人在一起吃虧受委屈。這種情緒感染到孩子,使他們總是懷疑別人,因此不敢和別人交往。這類家長應調整自己平時的言行,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
出去串門時,盡可能把孩子帶上。可以使孩子有機會接觸各種各樣的人,有機會學習一些社交的禮儀和規矩,體會到交往的樂趣。
同時,家長要盡力為孩子創造一些交往的機會,還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讓孩子學會用集體交往的規則調節自己的言行,學會尊重他人、信任他人、諒解他人、樂于助人,改正不良品質。
要幫助孩子改正那些不利于團結的個性品質,如驕傲、吝嗇、自私等,培養孩子無私、誠實、向上、勇敢的品格,因為只有這樣的孩子,在小伙伴中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幼兒園里孩子們都喜歡哭鬧,他們哭鬧是想讓別人對他們好一點。他們就像一張白紙,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很難適應,害怕離開這個熟悉的家的環境。那么幼兒園孩子愛哭鬧的原因分析結果是什么呢?
幼兒園孩子愛哭鬧的原因分析
1、不適應環境
成年人換了一個新的工作環境之后,還需要適當一段時間,更何況是孩子呢?所以,大部分的孩子不愿意上幼兒園,入園之后哭鬧,都是因為對陌生的環境不適應。
2、分離焦慮
三歲一般是孩子的入園年齡,但這個年紀也是孩子分離焦慮最嚴重、安全感最缺乏的時候。孩子從出生后開始,幾乎一直都是待在媽媽的身邊,或者是其他家人的身邊,已經建立起了一種信任感,只要見不到面,孩子的這種信任感就會消失。孩子去幼兒園一般會待上一天,在這一天里見不到能夠給予自己安全感的人,孩子會因為害怕或者是想媽媽而選擇哭鬧,或者是做出其他更過激的行為。
3、規則不同
對于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他在學校面對的一切都是前所未有,無論是作息時間、飲食習慣、還是游戲規則,都跟家里完全不同,孩子需要重新適應,對于他們來說一次挑戰,剛開始難免會不適應。
幼兒園孩子愛哭鬧怎么辦
1、經常到幼兒園門口熟悉環境
家長可以帶著孩子經常去所屬幼兒園附近轉轉,每次走到門口,就告訴孩子:“寶寶,以后我們就在這個幼兒園上學啦,現在還沒開學,我們還不能進去,等你開學了我們就可以進去玩了。”這樣對孩子說,是保持神秘感,讓孩子對其有所期待——里面看起來很好玩的樣子,我也能進去玩。
2、找一個親密的同伴
家長或老師將幼兒園的一個小朋友介紹給自己的孩子。或者說你有一個熟悉的孩子跟你的孩子一同上學,兩人有稍微多一點接觸,這個孩子可以給你的寶寶很大的安全感,往往這個孩子對新入園孩子的作用比老師還大。即使家人離開之后,他也不會非常恐慌。
3、不要偷偷溜走
即便孩子愛哭鬧,也不要趁孩子不注意,一聲不吭突然溜走。一轉頭突然看不到爸媽,反而會激發孩子內心的不確定感和被拋棄感,只會讓第二天哭鬧得更厲害。情緒穩定地跟孩子做告別,給他一個承諾“媽媽現在要走了,但放學我一定會來接你回家!”
3歲的孩子還不懂得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孩子不開心或者是有不滿意的時候,就只能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那么3歲孩子愛哭脾氣大怎么辦呢?
3歲孩子愛哭脾氣大怎么辦
保持我們自己的情緒穩定,給孩子做一個榜樣。孩子生下來就像一張白紙,那么是我們用筆在這張白紙上去涂抹,我們所有的情緒包括內在的認知,都會去感染我們的孩子。
因為你是獨自帶孩子,那樣的辛勞是肯定的。但是因為你可能在自己憤怒的情況下動手了,那么孩子就認為這樣的動手摔東西是正確的,你可以用那么我也可以。所以我們學會和情緒共處,然后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3歲孩子愛哭脾氣大,家長要學會包容孩子。告訴孩子,生氣的時候采用傷害別人或者傷害自己的方式來發泄情緒都是不好的。我給我家孩子定的規矩是,生氣了就回自己房間,可以扔發泄球,可以打被子等等發泄,也可以圖畫,或者玩一會平復情緒。
3歲孩子愛哭脾氣大,作為家長就是要明確孩子的什么需求沒有被滿足。我們要分析孩子的需求能不能被滿足,如果的確超出了家庭的承受能力,或者這樣的需求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那么,我們就要把孩子的這個需求轉換為別的需求,去滿足他!
比如:孩子要一個玩具,我們能不能帶寶寶自己動手做一個,這樣既可以增加親子感情,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而且,在完成后可以通過鼓勵的方式,增強孩子的自信和自豪感。
我們要試著理解孩子,3歲的孩子發脾氣是正常現象。3歲孩子的生理條件并沒有完全成熟,表達能力也不強,他們不可能像一個成人一樣將自己的不滿、難過,很好的控制和消化。因此對于一個孩子來講,把自己的真實情緒表達出來,這并不是一件壞事。
我們為什么要非讓孩子做一個乖乖娃,去壓抑自己的情緒,這就像一個高壓鍋,不良情緒不停發酵,孩子表面做人人稱贊的好孩子。有一天也許會用另一種更極端的方式發泄出來。
3歲孩子愛哭脾氣大,家長在平時生活中,家長自己一定要學會做榜樣作用,不要在孩子面前有不良的習慣,有時孩子在情緒來了的時候,會做出的行為,可能也是家長曾經做過的行為。
生活中,家長也要注意不能太順從著孩子,不要孩子一哭鬧就沒轍,就順著他們,這樣特別容易養成孩子驕縱的性格,可以試著轉移孩子注意力,或者讓孩子在安全環境下哭一會都沒事,等他們自己停下來了之后,家長就適時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幼兒園本是孩子們學習生活技能、增長知識的地方,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在幼兒園練就了脾氣大的技能,這樣父母摸不著頭腦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家長們都比較發愁孩子上幼兒園脾氣變大怎么辦的問題。
孩子上幼兒園脾氣變大怎么辦
1、要多跟孩子交流
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經歷,及時覺察到孩子的情緒變化,并且在孩子情緒集中爆發的時候,采取奶油媽媽之前跟大家分享的情緒處理四步法來進行安撫和排解。
2、平時多給孩子看一些繪本書籍
我們可以在平常多給孩子看一些情緒類的繪本,讓孩子一步步識別情緒,進而逐漸掌握控制和排解情緒的能力。
3、家長不要急于批評孩子,先了解真正的原因
家長需要仔細觀察并與老師進行溝通,找出孩子脾氣變大的真正原因,并對其加以糾正。注意:這個過程中,家長和老師不是對立的,而是共同克服困難的伙伴。
4、變身情緒教練,教會孩子“好好生氣”
接納孩子情緒,幫助孩子找到生氣的原因,明確行為規則:說情緒,而不是做情緒。鼓勵孩子找到情緒調節的方法。
5、多跟孩子聊一下幼兒園的事情
比如今天和哪個小朋友玩了,做什么游戲了,老師教兒歌了嗎等等。這樣不僅可以緩解孩子的脾氣,還可以了解到孩子脾氣變大的原因。
孩子上幼兒園脾氣變大的原因
1、模仿別的小朋友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可能孩子觀察到,在幼兒園,只要小朋友,哭鬧,生氣發脾氣就可以得到老師的關注和安撫,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所以他就開始模仿其他小朋友的行為。
2、存在情緒表達障礙
孩子如果尚不能非常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那在情緒出現轉變之后,唯一的表達方法就是發脾氣。而且某些成人認為非常細微的事情,會對孩子的情緒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這并不是階段性的逆反,而是某種情緒表達上的障礙。
孩子上幼兒園脾氣變大父母錯誤的做法
1、呵斥孩子,與孩子對抗。更有甚者,有的家長可能還會體罰孩子。
2、在孩子發脾氣后,先與孩子對抗,實在不可收拾了就放棄原則,滿足孩子的需求,或者竭盡所能去哄好孩子。
3、覺得孩子上了幼兒園,情緒需要發泄出來,因此不加限制的隨他發泄。
4、教導孩子:“有話好好說,你這樣鬧,媽媽根本就不清楚你到底要干什么。”
家長對于孩子往往都是萬般寵愛,對于孩子的管教也比較的寬松,因此很多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之后會比較調皮,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對周圍充滿好奇,都想要親生體會一下,那么幼兒園調皮孩子怎么教育呢?
幼兒園調皮孩子怎么教育
1、了解孩子調皮的原因
在和孩子解釋行為規范的時候,孩子有時候很調皮,不聽話,并不和老師配合,這是因為孩子這時候忘記了行為規則是什么,又或者是孩子并不了解。或者是孩子缺少規則意識,做事隨性。了解清楚原因之后,家長才好更加精準的解決問題。
2、以周圍的孩子或成人作榜樣
年齡小的孩子雖然知道指令和規則,卻很難決定該怎樣做。當他不行動或不接受指令時,我們又以為孩子不聽話話,因此,在讓孩子了解行動規則的同時,還要指點他怎么做。
3、引導孩子投入到興趣愛好中
用他們喜歡的事情或者東西來誘惑他們。在學習、生活方面,你們可以適當的放低姿態,以朋友、同伴的身份一起學習,把他們當做與你一樣的成人,尊重他們的自尊,和他一起討論一些問題。這樣,孩子的性子也會安穩些。可以陪孩子進行一些戶外運動,讓孩子徹底地釋放所有的精力。
4、賞識與懲戒并舉
賞識應是教育主旋律,它符合教育學的規律,符合孩子的心理需要。但是,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面對理想與現實難免存在落差的人生,理應讓學生學會面對挫折,必要的懲戒就是一個途徑。
5、理解孩子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安靜坐下來,在幼兒園里一會兒弄這個,一會碰倒那個。這恰恰說明孩子富有活力、精神旺盛,是一件特別棒的事情,只是這些行為,與我們的期待不同,與成年人的社會規范相抵觸,才會讓我們覺得孩子很頑皮。
6、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分析對錯,了解他對事情的看法,從而幫助他學習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遲早要成長。父母要慢慢學會放手,慢慢讓他解決一些問題。
7、及時制止
孩子剛剛出現調皮搗蛋的行為的時候,就要立馬引導和教育。平時的時候,也要多給他們暗示,這樣他們就可以養成自覺改正的習慣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