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學習興趣在孩子的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如果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不夠用心,那么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一般都不會提高。因此,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要明白,要想讓孩子的學習成績好,首先要從學習興趣開始下手,但是孩子怎樣才能對學習感興趣呢?
怎樣才能對學習感興趣
我們作為孩子的父母,要做一個情緒穩定的父母。
家長希望孩子愛學習的初衷自然是好的,但切忌強求,以免造成孩子的叛逆心理,適得其反。比如孩子不喜歡讀書,父母一定不要強迫他讀書。你可以試著每天晚上給孩子講一個小故事,用輔導書慢慢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
你要讓孩子發自內心的快樂學習!
要想辦法讓他在學習的時候感到快樂。比如孩子寫了一篇字,你要真誠的夸這字寫得真不錯,看起來令人賞心悅目。孩子聽了就會高興,一高興就有可能愿意多寫一篇。
再比如,孩子要背書,費時費力的背過了一小段,你要趕緊送上你的表揚,哎呀寶貝居然一個字沒有背錯吶,記得可真準確!孩子心里一高興,就又去背了一段。長此以往,孩子自然就會對學習感興趣了。
我們還可以多引導孩子觀察。
引導觀察也是積累常識的過程。在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現象,我們都值得將背后的知識、原理進行普及。多接觸各方面的知識不是壞事。
我們當然不是量化地強求孩子記住300條知識,或是達到1000條、2000條這種數量,但是我們讓他去觀察這個自然世界,思考現象背后的原理是非常有好處的,這些都是孩子頭腦中的常識,積攢成一個厚厚的基礎,他就可以在這些常識上做很多的思考。
我舉個例子。孩子在生活中都很愛玩水,下雨后地上的水洼,孩子都很喜歡踩,我們這個時候就可以讓孩子觀察水洼。
早上水洼有多大呀?中午水洼變小了,到了下午水洼怎么沒了?那水洼哪去了呢?這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水其實是蒸發了,到了大氣層里會變成云,云飄走啦,又會變成小水滴,下雨流進河里,又回到海里。這樣的一個水循環的過程,我們借助生活里的水洼讓他了解。
關于孩子怎么才能對學習感興趣這件事,其實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有著非常重要的責任。因此,面對孩子學習的日常建議家長要多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多引導孩子發現世界的有趣之處!
愛玩是每個小孩子的天性,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剛剛步入小學校門,孩子從以前的在幼兒園以玩為主的狀態到快節奏的課程學習這個轉變過程中,需要家長協助完成。切忌用高高在上、權威者的姿態,指揮孩子應該這樣做、那樣做。我們需要放平心態,用心陪伴與關注孩子,與孩子站在一條戰線上,共同面對“不能認真寫作業”這個問題。
六歲孩子不寫作業就知道玩怎么辦
1、安排一個時間表,當然,小孩子是不可能按照父母安排的時間表去執行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有時間和精力來陪孩子一起執行,否則是行不通的;
2、時間表安排要合理,幼兒園的和小學生的不能一樣,每節課的時間如果是小學生的話,可以安排40分鐘,如果是幼兒園的話,最多不超過30分鐘,然后,休息時間不能少于20分鐘;
3、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固定的寫作業的地方。讓孩子在一個單獨的房間或者固定的寫字桌,孩子寫作業時,家里盡量保持相對安靜,不要有電視等噪音或其他干擾因素打擾孩子。孩子寫作業專用的桌子要整理干凈,只放與學習、作業有關的用品,其他東西都拿走,以免孩子分心一會兒玩玩這個,摸摸那個。
4、把作業分解。比如讓孩子一小時完成語文作業,孩子按時完成,就跟他說:“不錯,平時寫很久的語文作業,今天這么一會兒就搞定了,再努力一會兒所有作業就都完成了,感覺你今天要比平時快很多啊!”聽到這樣的話,對于平常覺得作業多、自己要很久完成的孩子,無疑是有很大激勵作用的。
5、吃的零食一定要控制,這段時間以來,孩子每天都在家里,吃的太隨意也不行,要控制孩子吃的東西各類和量,不能吃太多零食,可以把吃零食和完成任務甚至是做家務結合起來,變成獎勵,也督促了孩子學習游戲,也控制了吃零食。
6、低年級的孩子更需要鼓勵。家長可以跟孩子制定一些獎懲措施,以促進孩子的積極性。一句贊賞的話語,一朵小小的紅花就會讓低年級的孩子們無比歡喜。因此,可以跟孩子約定,把作業認真有質量地完成后可以獎勵一朵小紅花,集滿10朵可以滿足他一個合理要求。
其實孩子出現理解能力差的情況并不是孩子笨的表現,我認為這種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或者孩子不認真的表現,所以家長在解決五歲孩子理解能力差怎么辦的問題的時候,可以從孩子的專注力出發,幫助孩子提高專注力,相信孩子的理解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五歲孩子理解能力差怎么辦
1、家長可以使用“五感”法,幫助我們建立起與孩子的溝通橋梁。在實際生活中,要幫助孩子積累原始經驗,慢慢幫助孩子建立起事件發展的條件反射,使孩子與我們的溝通變通暢。
比如,當我們要出門時,我們可以在眼前展示鑰匙,并來回晃動,告訴孩子“出門”,并和孩子再見,慢慢地,孩子把“拿鑰匙”和“出門”聯系起來。
在和孩子交流中,我們也像我們的媽媽那樣讓他“摸一摸”,利用觸覺感知物體的相關特征,比如冷、硬、細膩等,和輸入的語言形成聯結。
還可以“嘗一嘗”,比如,我們認為辣椒很辣,但辣椒對孩子的誘惑力很大,這時,我們可以在孩子能忍受的情況下,讓他嘗一嘗,那么他對“辣”就有了感受,深刻理解了字的含義。
2、在現實生活中鍛煉孩子的理解能力。一般來說五歲孩子理解能力差和想像能力差都是比較常見的事,只有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理解力才能逐漸發展起來。
家長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生活實際與實物場景的方法,克服難點,誘發學習興趣。比如教他認字時,可以把“字”與“實物”對上號,或者組成詞語和句子,給孩子解釋明白。
3、激勵孩子去思索及其表述。父母要學好適度的放開手,讓孩子學好自已去實行一些事兒,除非是孩子碰到確實沒法跨過的阻礙再給予提醒與協助。
激勵孩子多多的表達自身的情緒,教會她們邏輯性恰當,聲音速度適度,而且提供一些可以闡釋孩子邏輯思維的難題,進而鍛練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五歲孩子理解能力差的原因
1、孩子的基礎知識不鞏固。流行的說法是:1+1都還沒學好,現在你想要他理解5×5,他的反應當然會比別人慢很多了。如果是這個原因導致五歲孩子理解能力差,那可以補充以前學到或未學過的一些更基本的知識。只有基礎扎實,才能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2、缺乏專注力。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孩子需要保持集中的注意力,但是當孩子容易精力分散時,那么對于問題的理解就會有所偏差。在家長眼里看來孩子在認真思考,但是只有孩子自己知道他們是不是在走神。專注力不夠,導致孩子在理解上差點兒意思。
4歲的孩子就如同青春期的孩子一樣都比較容易發脾氣,哪怕是脾氣溫和的孩子都有可能亂發脾氣,那么孩子4歲脾氣暴躁怎么辦?
4歲脾氣暴躁怎么辦
1、別被孩子的脾氣所要挾。
孩子發脾氣的目的就是想要挾家長,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家長妥協了,孩子就會得寸進尺,以后都會用這種發脾氣的方式來博取家長的憐憫,所以家長堅守住底線。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聰明的家長會在孩子即將發脾氣的關鍵時刻及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還正在生氣,根本聽不進去家長講道理,所以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是明智的。
3、冷處理。
發脾氣也是有對象的,如果家長不予理睬,孩子的脾氣就不會持續太久,當她發現哭鬧沒人理,久了以后,孩子就會知道遇到事情亂發脾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4、消除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有很多種,但不管哪種,父母都應該認真對待,采取合適的方法,讓孩子從這些因素中解脫出來,首先思考自己的教育態度和方式是否科學,是否欠妥,同時也要多尊重孩子的感受。
孩子會發脾氣,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們和父母的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礙,父母需要做的一個工作就是引導孩子,幫助他將他心里想的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孩子慢慢的,就學會用溝通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訴求,學會有耐心的面對孩子,也是父母的功課。
3到4歲的孩子有時候不說實話,不是他們的品德有問題,而是他們受自己的認知發展的局限。你問一個3到4歲的孩子:“是不是剛才你在吃飯前吃巧克力了?”他們的認知發展還是有局限,而且他們的情緒發展比邏輯思維發展早,于是,他們會為了避免體驗一些情緒而說:“我沒吃”。
因為以前父母說過吃飯前不要吃巧克力,他們吃了巧克力會有內疚的感覺,內疚不是愉快的體驗,所以他們選擇說沒有,盡管這樣的伎倆很容易被父母看穿。他們并不是有意撒謊,而只是希望事情沒有發生過。
情緒在孩子的生活里占著非常大的比重,他們常常在情緒的驅使下對事情做出反應。有的時候還會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加工到現實的事情上去,這些“撒謊”都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也不是象父母想象的那樣“和父母作對”。
三歲孩子說謊的原因
1、記憶短暫:這個年齡的小孩的記憶力通常比較短暫,比如孩子吃了餅干,過一會你問他,他告訴你他沒有吃,這可能只是因為他已經不記得自己吃過餅干了。
2、不明就里:3歲的孩子往往對時間、空間、數量、人物關系等概念比較模糊,經常說了“假話”自己不知道。
3、逃避懲罰:多數情況下,孩子說謊是為了逃避懲罰,比如打破了杯子,他們會說是小貓打破的。
4、豐富想象:3到4歲的孩子非常的愛幻想,這個時期是想象力的頂峰,所以他會認為自己腦袋想出來的事情是真實的。
5、獲得認同:孩子通常會讓你覺得他們很重要而故意夸大事情,有的孩子想象力豐富,描述事情時,說得繪聲繪色,炫耀自己。比如孩子會告訴你,自己吃掉了一個桌子那么大的蛋餅,或者自己得了第一名,這是他在尋求一個自我強大的肯定。
對于孩子說謊,父母應該制止孩子,告誡孩子說謊的壞處,教育孩子要成為一個誠信的人,同時要了解孩子為什么會說謊,尋找孩子說謊的原因,從源頭消滅這種行為。不要覺得孩子還小,三觀是要從小培養起來的。
對于孩子不愿意上學的問題,家長要用正確引導的方式,千萬不能只知道說教,六歲的孩子還小,大道理他們是聽不進去的,甚至還會引起他們的反感,覺得爸爸媽媽好煩。六歲孩子不愿意上學怎么辦怎么引導?家長要和孩子多溝通,多傾聽孩子的想法。
六歲孩子不愿意上學怎么辦怎么引導
1、不要打罵。
切忌孩子一說出來不愿意上學,父母就開始動手,或者把孩子批評的一無是處,要知道父母這樣做不僅會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讓孩子徹底失去與父母交流的欲望,還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對上學這件事越來越厭惡,所以父母面對這種情況一定要先保證自己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2、了解原因。
首先要了解清楚孩子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看孩子是與同學相處的不愉快了,還是學習跟不上太吃力,或者只是單純的作業太多,讓孩子感到疲憊。只有弄清楚了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父母才能對癥下藥,好好的開解孩子,重新激發孩子的上學興趣。
3、與老師交流。
除此以外,光聽孩子的一面之詞是不行的,因為孩子可能會隱瞞一些事情,所以父母不妨與孩子的老師交流一下,看孩子是否在學校中遇到了什么事情,只有徹底打開孩子的心結,才能讓孩子重燃學習的熱情。
4、理解孩子的壓力。
就像上班一樣,大人偶爾也會產生不用上班就好了的想法,更何況孩子呢,再說現在學習任務大都很重,所以父母更要理解孩子,與孩子談話時,盡量與孩子站在一個平等的角度上,不要一味指責孩子,而是應該正確引導,告訴孩子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學習不是為了任何人,而是為了孩子自己將來能更加輕松優秀。
想要解決六歲孩子不愿意上學的問題,家長一定要多溝通,和孩子多溝通可以更好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老師多溝通可以更好的找到孩子厭學的原因,只有兩者相結合,家長才能更好更快的找到孩子不愿意上學的原因,從而對癥下藥。
五歲孩子叛逆期怎么管教最合適?孩子到了5歲,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和嬰兒期地聽話乖巧不同,儼然是一副小大人的模樣,這時家長讓往東他往西,稍不順意就大喊大叫,讓家長十分頭疼。
五歲孩子叛逆期怎么管教最合適
1、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2、讓孩子做選擇題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面條?咱們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后出去?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范圍內的,然后很嚴肅地再重復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沖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范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3、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
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長要首先改變1%,那寶寶就會改變99%。
4、給出孩子做準備的時間
雖然孩子是以玩為主,但是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須立馬停止的,你要給他做出反應的時間。
比如:出門前盡早提醒,5分鐘后我們出門去哦!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飯!不要磨磨蹭蹭的!”改為“寶寶,再過五分鐘,我們要吃飯了哦!”
想想哪種方式孩子更樂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會不同!
5、父母可以適當的下放權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
讓他充分的感覺被尊重被肯定。比如對于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松,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家長要注意每個孩子不同階段的成長特點,及時調整和孩子的互動模式和教育特點。否則孩子會因為沒得到恰當的引導,變得更加叛逆。這時,父母要有技巧的化解與孩子的對峙狀態,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
一般3到4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增強,語言能力也是還沒有完全的發育,是無法運用很多的詞語的,但是有的孩子還不會控制好自己的小情緒,在遇到對他不滿意的時候就會持續的說不,但是很容易出現有哭鬧的現象,其實這就是孩子的第一期叛逆期,那么,孩子4歲叛逆期如何教育?
孩子4歲叛逆期如何教育
1、在四歲叛逆期的時候家長朋友們千萬要記住不要粗暴和批評孩子,或者是責罵孩子,一定要給孩子講道理,這樣的話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或者是其他不合理的做法的時候,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做給孩子講道理,然后把道理講清楚,最后把孩子的不合理之處告訴孩子,讓孩子意識到他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
2、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的話對于孩子的倔強行為家長朋友們不能只表達對孩子的不滿,一定要讓孩子有表達和解釋的時間,然后讓孩子自己說清楚這件事的理由,這樣的話是可以防止家長朋友們冤枉孩子。
3、家正朋友們可以和孩子成為朋友,在這樣的話當孩子做事成功的時候,家長朋友們不僅僅要鼓勵他,還要表達出欽佩他,這樣的話是可以適當的請他叫一下成功的秘訣,但是在孩子做錯的時候要讓他自己親眼看到自己做錯事以后并接受的懲罰。
4、家長朋友們可以有秘密但是也是可以允許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然后尊重自己的孩子,不要總到孩子的密室里翻看,不要總問孩子的私生活,家長朋友們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4歲叛逆期怎么辦
孩子進入叛逆期后,寶媽一定不要采取打罵訓斥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如果使用這種方法教育孩子,很容易會讓孩子出現心理陰影,不光不利于孩子度過叛逆期,還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想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一定要注意方法的選擇。
孩子到了叛逆期后,寶媽一定要注意多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而且要多跟孩子溝通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要了解到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在與孩子溝通時還需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最好是可以用朋友的身份來和孩子交流。
孩子進入叛逆期后,寶媽要多和孩子互動,另外不要用命令的口吻去讓孩子做一件事情,說話的時候要給孩子留出空間,讓孩子有一定的選擇性。但是孩子要做錯誤的事情時,寶媽一定要盡快阻止,并且嚴肅的告訴孩子這些事情不可以做。
隨著孩子一天天的成長就會逐漸的有了自己的想法,尤其是3歲的小孩對自身以外的事物總是充滿著好奇,并且沒有危險意識,有的時候就容易出現不聽話的現象,但是這個時期正是孩子性格特點形成時期,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方法。當3歲孩子脾氣特別暴躁怎么辦?
孩子3歲脾氣特別暴躁怎么辦
1、孩子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父母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如果是因為模仿了父母而導致了脾氣暴躁,家長一定不要發脾氣了,而是要學會耐心地安撫并更正孩子。
2、當孩子由于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哭鬧時, 父母不要去理睬他, 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憐憫或讓步,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暫時離遠一些。當無人理睬時, 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做出讓步。
3、轉移注意力。這種方法對3歲年齡段的孩子非常見效。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為新鮮的東西吸引的心理特點, 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 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轉移注意力后再進行溝通是最好的教育。
4、適當的懲罰。對于年齡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果孩子耍脾氣,父母不要多費口舌,告訴他發脾氣的后果就是不允許吃晚飯,然后他晾一會兒,等他餓了要吃東西的時候可以適時教育,告訴他這就是亂發脾氣的后果,以后他自然就會收斂脾氣。
5、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觀點應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時,父母應統一要求。如果一個 嚴,一個寵,那么孩子不聽話只會愈演愈烈,很難得到改正。父母要做到一致,一起針對孩子的壞性格進行家庭教育。
6、父母要給孩子制定規則,告訴孩子哪些做法是不對的,是不可以去做,教育孩子聽話,提前做好規定來預防孩子哭鬧。
其實3歲小孩情緒表現時間短暫、反應強烈、容易變化,隨著年齡增長,能夠逐漸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情緒會日趨穩定,但是父母不要覺得孩子就不需要教育了,反而在孩子小時候進行教育,結果往往是最有效果的,所以父母要重視孩子的任何時期的情緒變化,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