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孩子小時候就要盡量多陪伴,給孩子安全感幸福感,讓他體會到家庭合睦,從根上解決問題,青春期了不聽話,這肯定是有個過程的,不妨家長放慢腳步,改變教育方式,改變立場和角色,去和孩子做朋友吧。
青少年孩子不聽話怎么教育
1、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是大人了,父母要把他當作大人來看待,與他們平等地進行交流,調整與孩子相處時的方式。
2、不打罵孩子,不在言語上否定孩子,多鼓勵孩子,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強,父母不能打擊孩子的自信。
3、多傾聽孩子的內心想法,對于孩子遇到的困難,父母要給予幫助,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孩子自然會接受父母。
4、對于孩子能夠處理的事情,父母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要相信孩子,不干涉孩子的事情。
5、不拿孩子與別人作比較,不在孩子面前哆嗦,不要只關心孩子的學習。
父母們可以關注我,每天給你們分享教育知識,培養優秀孩子。
青少年孩子為什么容易叛逆
1、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滿足。孩子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什么都要摸摸、碰碰,這常會惹惱成人,輕則行動被限制,重則受到訓斥、體罰。這樣簡單地對待孩子,勢必引起孩子的反感。
2、不顧孩子的個別差異和意愿,強行“定向”。一些爸爸媽媽望子成龍心切,他們要孩子學這學那,如果不完成“任務”,就要給予懲罰。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
3、家長遇事喜歡嘮嘮叨叨,認為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會兒說注意這,一會兒說注意那,嘮叨沒完,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厭煩,產生逆反心理。
4、家長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雖小,也有自尊心,家長應尊重他們,根據他們的身心特點進行教育,那種“棍棒底下出孝子”、諷刺、挖苦、辱罵、體罰,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5、爸媽缺乏與孩子經常的感情溝通,缺乏對孩子的尊重,孩子也會以不尊重來對待爸媽。另外,家長對孩子過分遷就,讓孩子認為犯了錯誤不會受到批評,這種錯誤的信息讓孩子不明是非,一旦家長想管教時,孩子就很不適應,出現逆反。
青少年的特點有哪些
1、成人感和幼稚感并存。青少年自認為已經長大了,可由于經驗的缺乏,時常有幼稚行為。
2、獨立性與依賴性并存。青少年自我意識提高,認為自己是大人了,生活上不愿受父母的照顧和干預,但是,他們生活能力不足、社會知識匱乏,離不開父母的照顧。依賴性和獨立性并存的狀態,時常讓青少年產生矛盾心理。
3、情緒和行為自制能力差,時有行為沖動。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發生著巨大變化,情緒波動大,難以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時有魯莽行為,陷入了既想自制,但又極易沖動的矛盾之中。
4、放性和閉鎖性并存的矛盾心理。進入青春期,少男少女結束了“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孩童時代,進入了“多事之秋”。此時,出現了閉鎖的心理特點,過去愛說愛笑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變得沉默寡言了,心中有許多“小秘密”找不到傾訴的對象,出于自尊不愿讓他人知道,出現既想讓他人知道,又怕他人知道的矛盾心理。
5、渴求與異性交往、壓抑與沖動并存。到了青春后期,隨著性發育的漸趨成熟,青少年對異性產生了興趣,并希望接觸異性,出現朦朧愛情念頭,但由于學校、家長和社會輿論的約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性的認識上存在既非常渴求又刻意壓抑的矛盾狀態。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