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不聽話,建議父母首先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如是否提建議的方式出了問題,或出發點有問題,改變自己,或許和孩子的溝通就好了,孩子不聽話的現象就不存在了。
不聽話的孩子如何教育
1、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
父母應安靜、專心地傾聽,但不給予評判。父母可以不接受孩子的不聽話行為,但必須要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例如,他可以告訴父母他對小伙伴有多生氣,但父母不能允許他通過嘲弄或打人來表達他的生氣。
2、向孩子顯示你正在聽他講。
父母的關注鼓勵著孩子向自己的父母表達想法和感受。父母應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轉向他,保持目光接觸,并仔細地聽。同時還要通過點頭或不時地“嗯……,是的……”等來顯示父母對他的注意。
3、告訴孩子你所聽到的以及你的想法。
不時地總結、重述或復述孩子所講的關鍵內容,包括他的感受以及導致這種感受產生的情境原因。僅僅傾聽和理解是不夠的,父母還必須用語言對他所說、所想及所感的事情做出反應。但盡量不要逐字地重復孩子的話,應使用相似的語言來表達相同的意思。
4、學習傾聽孩子的話語。
多數人都習慣說話,不習慣聽話,尤其是父母面對孩子,更是滔滔不絕,要他做個“聽話”的孩子。不聽孩子說,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不聽孩子說,又怎么能了解他、管教他?所以,爸爸、媽媽想要有個聽話孩子,必須先要“聽”孩子說“話”。要養成傾聽孩子說話的習慣,并不很困難,只要告訴自己“少開尊口”,耐心傾聽,就可以了。
5、用鼓勵、說理代替責罵。
長期責罵孩子,孩子就會把“懶得理你”掛在嘴上,當孩子以這種對抗的態度對待父母時,其實他對爸媽的失望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了。因為,長久以來,他和父母溝通不良,干脆“免談”。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父母只有放低姿態,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溝通;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父母只有走進他們的心靈,才能找到不聽話的癥結所在。
不聽話的孩子是怎么形成的
1、家庭環境:孩子在家庭環境中長大,如果家庭環境不穩定,缺乏父母的關注和關愛,或者存在父母之間的紛爭和矛盾,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表現可能會受到影響。
2、教育方式:家長的教育方式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行為表現。如果家長使用過于嚴厲或過于寬松的教育方式,孩子可能會產生反感情緒,導致不聽話。
3、社交環境:孩子在社交環境中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人和事物,這也可能會影響他們的行為表現。如果孩子接觸到了不良的社交環境,如暴力、詐騙等,會使孩子產生消極的情緒,導致不聽話。
孩子不聽話,到底該不該打
我認為打就不應該,這會造成他的逆反心理。打的次數多了,他也不怕。還會造成心里陰影。講道理呢?太小的孩子他不能理解的。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分析故事里面的情節。
想要孩子聽話,首先得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關系好了,小孩才會愿意聽你的。就如我們成年人一樣,我們喜歡一個人才愿意跟他成為朋友,才可以接受他提的建議。如果是我們討厭的人,話都不想多說,更別說長遍大論了。
做父母的不要著急,慢慢來。我們得等孩子慢慢成長。是種子就會生根發芽。多點耐心。多點愛,多點理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