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現在很多時候父母比較忙,和孩子溝通的比較少,出現問題了,才覺得很嚴重。首先我們得弄清楚,他為什么不愿意去學校。是和同學相處不好,還是真的學習不下去。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兒子高二不想讀書了怎么辦
孩子不愿上學,原因可能很多。家長可以嘗試從下列方面與他進行溝通:
一、學習上的困難:高二,對于學生來說,是壓力最大的時期。離高考已經迫近,好多地方,市縣給學校劃指標,學校給教師定考核,教師給學生壓作業。“時間加汗水”,“題海出成績”……面對種種訓練、檢測、考試,基礎不太好或身體相對差的學生,確實難當此“劫”。家長應該看看孩子是否屬此方面的情況,尋找相應的解決對策。
二、情感類的困惑: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時常會遭遇情感的糾結。比如心中暗戀某個人,卻不敢表白而深度壓抑;或者向自己鐘愛的異性表白,對方卻不予理睬或者拒絕;當然也可能在與別人的相比中覺得自己某些不稱意或身世卑微……所有這一切,都會讓孩子心理受到打擊,讓其在學校里感覺到很孤立。如果屬于此類情況,家長應幫孩子及時解惑。
三、對家庭的依戀: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既希望有相對的獨立,又渴望有親情的溫暖伴隨。如果在學校內得不到老師的關注關愛,同學的友好相交,孩子會對家庭產生較高依戀和期待情結。如果屬于此類,家長無論怎樣忙,都應該擠時間與孩子交流談心,或通過與孩子通話視頻,讓其感到不論如何,身處何境,父母都是他值得信賴和可以幫助的人,進而讓孩子即使在外也仍若居家,沒有孤立無助的感覺。
四、對未來的信心:當代社會,即便大學畢業,就業壓力仍然很大,有許多人用非所學,就業困難。孩子面對社會現實,也會產生相應想法,擔心白花家庭的錢學習之后,最終工作仍無著落,因而覺得與其看不到前途的學,不如及早進入社會找事情做。如果屬于類似情況,家長應讓孩子打消思想顧慮,同時幫其樹立信心:只須認真盡到努力學習,至于未來如何,到時再去選擇面對,勿須擔憂困惑。
高二這一年為什么至關重要
高二是高中階段的分水嶺
如果你經歷過高考,就一定會知道,到了高二下學期,班級里的學生成績就會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成績好的學生特別好,成績差的學生相當差,還有一些之前排名中等的學生開始名列前茅,成為黑馬。
所以我們習慣把高二成為分水嶺,一旦這個時候成績下降,想要提高就會非常困難,需要比別人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行,所以必須重視高二這一年的學習。
高二是轉變期
雖然學生們都知道高中階段需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逐漸適應,而到高二這一年,學生就會逐漸告別之前形成的、對老師的依賴。
尤其是高二下學期,一般學生都會把知識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汲取,這也是給高三復習打基礎,能否實現高考逆襲的關鍵點。
高二是過渡期
在高一的時候,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是為了適應高中生活,這也就是為什么,高一只學習高中40%的知識,而高二要學習60%。
到了高二,初入高中的新鮮感已經不見了,學生也能明確自己的理想與目標,開始為自己的未來努力,是為了高三復習打基礎的關鍵時期。高三的主要任務是復習,所有的新課在高二的時候基本上已經結束。
因此,高二的學習質量直接影響到高三的復習質量,也就直接影響到高考的成績,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二是提升關鍵期
前面已經提到,高二這一年會學習高中60%的知識點,不僅如此,很多高考壓軸題所用到的內容,都是高二學習的,例如數學壓軸題圓錐曲線和導數,物理的壓軸題電磁感應等,都是出現在高二的課本上,壓軸題的處理,直接關系到高考的成敗,對于成績中等偏上的同學,高二一年的學習絕對是你提升自我,與別人拉開距離的黃金時期。
如何與高中時期的孩子相處?不妨試試這幾招……
1、學會傾聽
傾聽不是說家長閉著嘴巴、坐在那里光聽就好了,最好的傾聽是要有互動,哪怕你一個肯定的眼神,孩子才會有興趣和你聊下去。
2、不要表現得什么都懂
父母往往都是感覺,自己有很強的社會經驗,覺得孩子說的都不切實際,什么都不懂,必須按照父母的方式去做才好,結果,導致孩子拒絕且排斥和家長深入交流溝通,也就懶得在家長面前說什么了。
3、挑好時間
聊天也不是隨時隨地就能聊的,比如孩子正在專心致志地看電視、玩手機時,家長突然湊過來要聊天,換位思考一下,誰都不愿意被打擾啊,那結果肯定是敷衍了事啊。所以,聊天時盡量在大家都心平氣和,而且沒有什么要緊事的時候。如果家長真的有很重要的事要找孩子談,那就讓孩子先停止手頭的事情,認認真真地聊天。
4、抓住重點
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如果家長談話抓不到點子,整天泛泛地要求他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一見面就反復叮囑“要好好學習”,成天將陳詞濫調掛在嘴邊,孩子不煩才怪!
反之,如果家長平時多觀察,積極與老師溝通,多到學校走一走,了解一些真實的具體情況,那么一旦談話,“某月某日某時某地某事”內容確鑿具體,孩子一下子被點中穴位,知道你在真正關注他,也不會狡辯托詞了,再繼續談下去效果就會截然不同。
5、適當示弱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要提醒自己:親子關系是第一位的。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較敏感,家長在溝通中應該訓練自己的覺察能力。
感受到關系緊張時要收斂并且想辦法修復,青春期的孩子情緒爆發時,不能硬來,家長可以適度示弱并進行安撫,等孩子情緒緩和了,再繼續討論有爭議的話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