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當孩子有偷竊行為的時候,我們要有耐心的教育孩子不要繼續偷竊,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能一股腦兒的對孩子罵個不停,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偷竊的危害,偷竊是一種不好的行為,讓孩子糾正,我們可以定期檢查孩子,也可以多多鼓勵孩子。
小孩偷拿店里的東西怎么教育
1、你應該第一時間告訴孩子,這個行為是錯誤的,并給他解釋為什么是錯的,為什么不是你的東西不能拿。不過注意,千萬不要用嚴厲的詞語、夸張嚇唬孩子,免得叫孩子成天提心吊膽。
2、其次,家長最好幫孩子換一個角度看看自己的所作所為,讓他想象如果是自己的東西莫名其妙不見了,他要怎么辦。這樣才能觸及孩子的內心,使他理解自己的錯誤。
3、讓孩子歸還物品和錢。如果孩子的東西是在商店或其他人處拿的。事情發生后,父母必須監督孩子歸還物品和道歉,不過要考慮孩子的接受程度,不要強迫孩子,也不能要求他們立刻就去道歉。
但是在道歉后孩子就可以意識到偷東西的性質和相應的后果。讓孩子參與善后這點很重要。一般孩子經歷過一兩次后,就能發現偷竊只會讓朋友生氣、令父母失望,甚至還要他自己付出代價,自然就不再隨意偷拿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4、不要反應過度。盡管孩子發生了“偷竊”行為,但這并不意味著他變成了小偷。父母應該保持冷靜,想想他為什么這么做?是零花錢不夠,還是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和照顧。這樣分析原因才是一個理智的家長應該做的。
5、給孩子零花錢,引導正確消費。為了防止兒童偷東西,家長一定要合理滿足孩子的購物消費需要,定期給孩子零花錢,引導孩子有計劃花錢,建立好財產意識。
小孩總拿別人東西是什么原因
1、過度保護的“溫室效應”
我們常常把孩子當成小皇帝,想方設法讓他們的生活無憂無慮。想吃什么就買什么,想玩什么就給什么。這樣的“溫室”雖然看似是對孩子的愛,但實際上卻讓他們失去了選擇的能力。孩子從小就被動接受,而不是主動選擇,久而久之,他們對“擁有”的感知就會變得模糊。
2、選擇的權利與責任
想象一下,孩子在商場里看到一款玩具,眼睛都亮了起來,心中默念:“我要這個!”可當他轉身尋求你的意見時,你卻已經開始掏錢包了。這樣的場景無疑剝奪了孩子自己做決定的機會。沒有選擇的權利,孩子也就失去了對物品的珍惜和責任感。
3、學會選擇的必要性
選擇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無論是挑選食物、玩具,還是交朋友,孩子都需要通過選擇來鍛煉自己的判斷力。你可以嘗試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一些小的選擇權,比如:“今天晚餐你想吃意大利面還是披薩?”這樣的選擇不僅能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也能培養他們的決策能力。
4、讓孩子學會珍惜
當孩子有了選擇的機會,他們會開始理解“擁有”的意義。可以讓孩子參與到購物的過程中,讓他們了解物品的價值,比如:“這個玩具需要用多少錢買,你覺得值嗎?”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會慢慢學會珍惜自己擁有的東西,從而減少對他人財物的“好奇心”。
5、適度的限制與引導
當然,給孩子選擇的同時,適度的限制也是必要的。比如在商場中,你可以告訴孩子:“今天我們只買一個玩具,你想要哪個?”這樣的引導不僅讓孩子學會選擇,也能讓他們明白“擁有”并不是無限制的。
6、給予愛的同時傳遞價值觀
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的是價值觀的培養。在與孩子的互動中,適時地傳遞一些關于分享、尊重他人財物的價值觀。例如,可以通過故事、游戲等形式,讓孩子知道白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學會珍惜和尊重他人的財物。
孩子行為管理的五種方法
1、管孩子不能靠情緒
有的家長是靠著大喊大叫、呵斥孩子的方式管,比如對孩子說“說了多少遍不要老玩游戲!”“叫你過來吃飯怎么還聽不見!”等等,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的行為符合自己的要求。如果孩子沒有做到符合家長的期望,家長就會感到很生氣,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但這種強制性的管教方式很難讓孩子有所提高,畢竟孩子也有叛逆心理,有時就像和家長反著來。
2、管孩子要花心思,靠智慧
很多時候,孩子壓根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做錯了,就迎來家長一頓訓斥,孩子也感到很迷茫啊。所以,管孩子是不能憑家長的情緒來的,家長要多花些心思,運用智慧,和孩子交流溝通,讓孩子明白怎樣是正確的行為,哪些事情是不可取的。家長也要尊重孩子意愿,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否則,會讓孩子失去自己的判斷能力,愈發依賴父母。
3、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家長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在家、在外的規矩,比如每天玩游戲的時間、學習的時間、吃冰激凌的次數等等,還有其他各項行為準則。孩子能夠參與進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學會自己管自己。如果由家長單方面強制執行,那么這些規則其實會很難落實,和孩子商量著來,不要認為孩子什么都不懂,才是上上策。如果在生活中又發生了新的問題,可以把孩子叫來再商討一番。也能讓孩子在一過程中學會要尊重他人的觀點,和討論的技巧與方法。
4、規則要具體詳細
孩子的理解能力是遠遠趕不上大人的,很多時候,家長們覺得自己說的很明白了,比如明天下午帶孩子去外婆家。但最好具體到幾點幾分,否則就會讓孩子感到迷茫。再比如和孩子說明天多穿點衣服,孩子哪里知道要多穿幾件呢。
5、定時總結反思
家長可以和孩子定個時間總結孩子最近的表現,告知孩子哪里做的好,哪里不好,最近又有了哪些進步。可以一天一總結,也可以三天一總結。讓孩子知道自己最近的表現如何,哪里要改變。這樣孩子不僅會越來越優秀,也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爸爸媽媽所尊重、關注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