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引導孩子勇于承認錯誤。正視錯誤,是改掉偷竊行為的前提。發現問題并致歉,培養孩子的羞恥心,強化他的自制意識,不要讓孩子將錯就錯或存在僥幸心理。
孩子偷東西怎么辦
首先,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偷拿東西是錯誤的。當家長們發現孩子有偷拿東西的行為時,一定要及時地指出這種行為的錯誤性,讓孩子意識到偷拿東西是非常不對的。在明確錯誤性的時候,家長們一定要注重場合,盡量不要在公開場合給予孩子指責,在私下里跟孩子講明道理,說清利弊,更加能夠讓孩子接受。
其次,父母要引導孩子對錯誤進行彌補。當孩子為錯誤所付出的代價過小時,孩子很有可能會認為這種錯誤行為的代價成本較低。那么在遇到同樣的情況時,孩子很有可能還會再犯,所以家長們有必要讓孩子承擔錯誤行為后的后果,并且引導孩子進行彌補。
最后,父母在生活中適當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對于孩子而言,他們的需求是非常直接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本著勤儉持家的原則的同時,也應該適當地滿足孩子的需求。過分壓制的欲望,很有可能會促使孩子做出一些錯誤的行為。適當地滿足才能夠讓孩子更加能夠收斂內心的欲望。
如何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
1、制定規矩,明確規則
家長可以為孩子制定規矩,讓孩子明確知道拿起物品之前需要詢問家長是否可以。尤其是在公眾場合,不能不經允許隨意動用不屬于自己的物品。因為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如果家長不能做好規矩的制定,將會影響孩子的認知能力,導致孩子出現認知混淆。
2、塑造“主人翁”意識
家長可以塑造孩子“主人翁”的意識,比如在家里來客人的時候,讓孩子幫忙招待。幫助孩子意識到他也是家庭的主人,讓孩子學會如何用家中的物品招待客人,提高孩子的自主意識。促使孩子直觀的體會到如何正確與人相處,建立孩子的物權概念。
3、角色扮演的小游戲
家長還可以與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的小游戲,讓孩子扮作物品丟失的角色,親身感受到失去心愛物品的傷痛,才能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的物權。也可以通過游戲讓孩子在玩鬧中明白尊重自己的權利,合理保護自己的權利。
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并不僅僅是讓孩子明白保護自己,同樣也要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在親子教育中,家長除了基本概念的灌輸,同樣需要注意一些其他問題,關注孩子的每一步成長。
家長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偷東西
一是從根源上預防孩子這一不良行為的發生,家長可以每周給孩子固定數量的零用錢,并引導孩子存錢正確使用零花錢。如果孩子所拿的東西確屬孩子所需要,父母可以設法滿足他。
二是加強對孩子的關心關愛,主動積極加強與孩子的溝通,經常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真實想法,給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
三是如果偷拿行為已經發生,要問清緣由,最好讓他自己去把東西還給人家;如果孩子還小,家長應帶著孩子去還。絕對不要把孩子的過錯攬過來,替孩子承擔責任,這樣會使孩子喪失責任感。
四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要為孩子作表率,指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所有權”。“這是我的”,自己有權使用和安排;“那是別人的”,自己不能隨意拿來作為己有。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