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問清楚孩子拿錢去干什么。適當給孩子一些零花錢,讓他學會自我管理,把自己的花銷記賬。不要使勁責罵,和孩子溝通交流,要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改掉壞毛病。
小孩總是偷錢屢教不改怎么辦
1、重新審視零花錢是否合適。
孩子為什么偷錢?很多家長第一反應是孩子可能被別人帶壞了,也有可能是孩子人長膽長尋求刺激,也有可能孩子對“偷”的概念比較模糊。然而極少有父母通過孩子偷錢的行為,反思自己給孩子的零花錢,是否真的合適。
大多數孩子偷錢,都是因為父母給的零花錢無法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或者正當需求,孩子才開始通過偷錢的方式來獲取滿足。
尤其是一些低年級的孩子,家長往往會覺得孩子吃飽穿暖就行了,再說必備的學習用品等東西,家長也是購買齊全的,所以孩子根本不需要零花錢。事實上,孩子真的不需要零花錢嗎?
而年級稍微高一點的孩子,如果零花錢過少了,其實也是促使孩子有偷錢行為的推動力。作為父母,在孩子有偷盜行為的時候,不要只顧著怒火中燒,重新審視孩子的零花錢是否合適,才是關鍵一步。
2、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教會孩子理性消費。
很多家長會說:“做父母可真難。不給孩子零花錢吧,當看著別人都在消費的時候,孩子又心癢癢。給孩子零花錢吧,孩子又拿去買垃圾食品吃,對身體的傷害性更大。”這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很重要。
哪些東西是必需品?哪些東西是可以不買的物品?哪些東西是完全不用買的物品?只有教孩子正確分辨這幾個概念后,孩子才不至于亂花錢。
孩子為何會三番五次地偷家里的錢呢
1、孩子受到了霸凌
這種情況并不少見,就是孩子在上下學路上或者學校里被霸凌者所威脅,向孩子索要錢財,并且不準告訴家長和老師。而孩子因為膽怯,既害怕霸凌者欺負,又害怕父母責罵,所以只能偷錢。
2、通過錢來交朋友
有的孩子不擅長人際交往,不會正常交友,因此會想到用錢交友這個辦法,通過給同學們發錢,或者給小伙伴們買東西的方式“籠絡人心”,維持友情。但因為自尊等問題,孩子可能會對父母羞于啟齒,因此也會通過偷錢行為滿足的交友需求。
3、為抄同學作業而支付報酬
這種行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也并不少見。有的孩子不愛寫作業,就會花錢雇同學來替自己寫作業。還有一種情況是自己不會做,但又擔憂父母和老師的責罵,因此就通過抄作業來完成任務,但無論是抄作業,還是雇同學代替寫作業,都需要支付報酬,因此也會導致孩子偷錢。
4、同學之間發生攀比
孩子們是有虛榮心的,因此會跟同學攀比。有時候可能會被同學言語挑釁而選擇偷錢;有時候則是為了所謂的“禮尚往來”,為了不丟面子,開始花錢越來越多,自己的零花錢不夠,就只能偷錢。
綜上,孩子偷錢的原因有很多,因此父母不能單純地以打罵的方式來解決,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家長的哪些錯誤做法會給孩子造成傷害
1、打罵孩子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偷錢時,往往不問清楚孩子偷錢的緣由就開始打罵孩子,他們認為,必須要通過打罵才能讓孩子吸取教訓。殊不知,這不僅不能讓孩子吸取教訓,還會讓孩子下次依然不知悔改,甚至會讓親子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遠。要知道,在孩子出現任何狀況時,溝通永遠都是第一位的,家長只一味的打罵,很有可能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2、威脅孩子
我們有些父母固執的認為,當孩子出現這種不良行為時,他們只有采用威脅孩子的方式才能讓孩子理解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也會杜絕孩子下一次再犯。
例如:
(1)“下次你再拿媽媽的錢,你以后就別想再讓媽媽給你買玩具了。”
(2)“下次你再偷錢出去玩,腿給你打斷。”
(3)“你再偷我錢出去買吃的,回來就別吃飯了。”
也許父母對孩子的威脅會讓孩子產生畏懼,不過,這個做法很有可能只是一時起到作用,從長久來看的話,這個辦法是根本起不到作用的,甚至還有可能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家長不要對孩子經常威脅,有的時候,對孩子溫柔一些或者對孩子態度相對舒緩一點,可能對孩子的幫助會更大。
3、刻意疏遠孩子
雖然平常我們和孩子的關系顯得尤為親密,但是當孩子出現這種偷錢的情況時,有很多父母都會故意刻意疏遠孩子。家長想通過刻意疏遠孩子的這種方式,讓孩子能夠在孤身一人的時候,冷靜的思考父母故意疏遠他的原因,好讓孩子自己及時改正錯誤。
不過,預期的結果往往和我們預想的相反。孩子或許不是這么想的,以為父母非常討厭他,從而會導致孩子出現自卑的情況。其實,我們在刻意疏遠孩子時,對孩子的傷害其實是最大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