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不一定,因為個體會有差異,但從普遍的情況上來看17周歲左右的男生正是思維發生轉變的一個相對重要的階段,他開始思考更多的問題,面臨著高考的壓力等關于未來的迷茫與困擾,因此一般會表現出比較叛逆的性格特點與行為特征。
十七歲是叛逆期的高峰
17歲正值青春叛逆期的末尾(12~18歲),按照常理來說孩子基本上已經度過了逆反行為頻發的高峰期(14歲左右),但受到成長環境、自身性格、考學壓力的影響,不少17歲的孩子反而更加叛逆難以管教。
通常來說,這種家庭都會有一個管教嚴格說一不二的家長,其控制欲旺盛,很容易因為孩子的不聽話、逆反而情緒不穩,出現焦慮不安的情緒波動。
“馬上就要高考了,能不能乖一點”“你看看人家的模考排名,再看看你的排名”“怎么還在玩,都什么時候了!”“只要你好好考,考完之后我們就”。
17歲,一個本該與孩子更加信任、尊重的年齡,卻在家長的焦慮中,一步步走向逆反、不聽話的一面。
對待17歲的孩子,首先要尊重他的獨立人格,不要再把他當做小孩子對待,凡事考慮一下孩子的情緒,適當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我愿意聽這些話嗎?
我們雖然作為過來人,知道“吃得苦中苦”的意義,但孩子在尚未經歷一些親身體驗的事情之前,是無法與家長共情的,他們或許知道家長很不容易,知道家長的良苦用心,但他們無法共情,因為當下我們給予的成長環境就是如此。
放棄讓孩子體諒父母的想法,去主動共情孩子,站在他們的視角我們就會產生新的理解,如此也會更有利于開展孩子對自我認知的重建。
十七歲孩子叛逆怎樣管教最合適
1、改動片面成見
人們常說,成見一旦構成就很難改動,假如孩子在你心中就是一個屢教不改的背叛少年,那么孩子不管做什么在你眼中都是不對的。因而我們要放下片面的成見,去發現背叛行為背后的成因與動機,更要學會“就事論事”,不要因為孩子一次的錯誤就把曾經的錯誤也翻出來,并借此指責一番甚至徹底否定孩子。
2、尊重孩子,保護自尊心
17歲的少年眼看就要成年,干事考究局面,十分在意自己的外貌且很要面子,他們期望取得爸爸媽媽的尊重,不期望爸爸媽媽在外人面前貶低、斥責他們,同時也期望爸爸媽媽不再把自己作為小孩子看待。
3、重新認識孩子,了解他的世界
家長往往過多重視和督促孩子學習,這種單一的溝通無法讓孩子開啟心扉。若要叛逆期的孩子接收,家長應和孩子聊他的日子狀況、感興趣的事。即便孩子不愿意分享,家長也應支撐孩子去做感興趣的事,從而真實了解他的日子狀況。
4、爸爸媽媽請適當甩手
爸爸媽媽甩手讓17歲孩子自己做決議做選擇,不僅僅是對孩子尊重的表現,更是給孩子添加見識、鍛煉各方面能力的辦法。因而,請不要干涉孩子的主意、穿著、結交和喜愛。對孩子的行為,只要不涉及到原則問題,就盡量別過多地做評論,甚至不斷地嘮叨和管教,更不能凡事為其代勞。
孩子叛逆離不開4大錯誤的教育方式
一:缺少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教育只能憑經驗,片面性很強
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99%的父母脫口而出的都是那句——棍棒底下出孝子。不錯,在大多數家長心里都這樣認為:“我小時候就是這樣被教育大的,我不覺得有什么不妥的。”
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不是說當年父母用在你身上的教育方式,就一定適合你的孩子。普遍的家長都缺少科學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教育總是只能憑經驗,殊不知,這樣的教育方式太過片面化。
二:說教、叨叨、對比,引發孩子逆反
孩子犯下一丁點錯誤,家長就可以叨叨七八個小時;孩子不就說錯了一句話,就被家長上很久的思想課;總是說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好,讓孩子耳朵都聽出繭子了……你所認為的這些教子方式,不僅沒有起到半分作用,還把孩子逼向逆反的道路。
教育孩子,別只顧著自己的嘴巴說得暢快,關鍵要看孩子能聽進去多少。如果你不能先傾聽孩子的想法,不先讓孩子感覺到你對他的尊重,你就算是把口水說干了,孩子也可能一句沒聽見去,更多的只是煩躁罷了。
三:隔代教育,慣出來很多壞毛病
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忙于掙錢,就把孩子托付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而老人喜歡寵著孩子,對孩子的所有行為都持有一種寬容態度,時時刻刻都把“他還是孩子”掛在嘴邊,不管孩子犯下什么錯誤,都盡量幫孩子開脫。
隔代教育,舍不得引導教育,舍不得批評責備,舍不得懲罰……長期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眼里無人,做事總是無法無天,任意妄為。
四:習慣包辦代替和妥協
孩子的書包誰提?不管誰提都不能讓孩子自己提!孩子的衣服誰洗?只要我能幫忙洗一天,我就決不讓孩子洗!孩子的鞋子臟了誰擦?我不替孩子擦,難不成還讓孩子自己擦?
有多少家長是這樣的心理?包辦代替和妥協,只能助長孩子更加叛逆,只能讓孩子更加得寸進尺!父母要注意教育方式,孩子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絕不插手,別等到孩子成了“巨嬰”才后悔。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