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不聽話是普遍現象,又是家庭教育的難題,許多家庭對此傷透腦筋,進退兩難。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不聽話時,應該平穩情緒,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聲音,尊重孩子的真實意愿,從積極正面的角度引導孩子。
當小孩不聽話該怎么辦
1、不要嘮叨抱怨。
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嘮叨抱怨,更不能使用攻擊性的語言。即便孩子真的做錯了,也要就事論事的把錯誤指出,不要翻舊賬,甚至是用別人的孩子進行對比。這種方式只會讓孩子不耐煩,產生抵觸情緒,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2、平等真誠的對待孩子。
家長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應該放下架子,和孩子采用朋友的姿態對話。耐心的聽取孩子的聲音,如果孩子說的正確,不要為了面子去否定孩子;如果孩子說的不對,可以引導孩子開動腦筋,自己思考哪里不對。
3、杜絕暴力行為。
我國知名教育家陳鶴琴說過:“溫和的教育方式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粗暴武斷的方法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務必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惱怒的大聲呵斥或者是粗暴的打罵孩子。這樣并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
4、嚴肅的制定規則。
家長可以嚴肅和和孩子進行溝通,事先制定好規則,輔以獎懲制度,引導孩子遵守規則。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在溝通執行的過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和語氣,溫和的提醒孩子不要忘記規則,不能把自己的主觀情緒映射到和孩子的交流中。
孩子不聽話有哪些具體表現
目中無人,自以為是
有些孩子在家長的溺愛中,就會養成一個目中無人,自以為是的性格。他們往往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做事比較自私。在自己給家長提出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們就會耍起脾氣來,動不動就會用“離家出走”去威脅家長,這樣的孩子就是不聽話的代表。
喜歡和家長反著干
有很多小孩因為不喜歡聽家長講道理,就喜歡和家長去反著干,你叫我這樣做,我偏不,我就是要和你反著干。比如,父母讓孩子好好學習,孩子就不聽,你們讓我好好學習,我就給你們考0分回來,看你們能拿我怎么辦?這一類孩子也是比較典型不聽話的孩子。
喜歡發脾氣
相信有些小孩因為受了周遭環境的影響,脾氣變得非常暴躁,一有什么不順心的事情,就會選擇大吵大鬧,對著自己身邊人發脾氣。不喜歡聽父母的勸告,甚至還會對自己的父母惡言相向。這樣的孩子,就是不孝,最不聽話的一類。
生活中我們到底如何說如何做,孩子才會聽才會配合呢
1、把“不要做”變成“要做”
當看到孩子亂扔東西,我們會說,不要亂扔;孩子在墻上亂寫亂畫,我們會說,別畫了;孩子伸手打父母,我們說,別打我。當我們去說“不要”的時候,會勾起孩子更想要去做的興趣,因為他們想知道,如果我做了,會怎樣。
我們可以在告訴孩子“不要做什么”的時候,再加上具體要做的另外一件事就可以。比如,不要亂扔食物,不想吃這個,你可以嘗嘗酸奶,怎么樣。“不要在馬路上亂跑”,我們去走人行橫道怎么樣?當我們對孩子的行為有了具體要求,他們會愿意去嘗試我們的建議。把“不要做”變成“要做”,能引導孩子在恰當的時候,恰當的場合做恰當的事情。僅僅告訴孩子,你不要他做什么,他會感到迷惑。不如直接告訴他,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
2、讓孩子做選擇
隨著孩子長大,我們發現他們說“不”的頻率越來越高。“不”是他們最簡單直接表達和顯示控制力的方式,他可以用“不”來表達自己的喜好,來影響身邊所發生的事。很多時候,甚至你還沒來得及提出要求,孩子已經知道你需要他如何去做,但是當你提出要求讓他去做這些事,只會引起他的抵觸情緒。
家長需要給孩子提供選擇,確保這個選擇能夠讓孩子參與進來,他的需求能得到尊重很滿足。比如你告訴孩子該穿衣服了。通常我們會為孩子準備好衣服,催促孩子去穿衣服。如果轉變方式,去詢問孩子:你來選衣服,還是我幫你選衣服?或者,你想穿運動服,還是襯衣?孩子參與了選擇,會有主動權,還有了目的,最終決定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穿衣服。這就是他愿意為自己的選擇去執行。
家長可以列舉一些平時令你的日常任務,并想出一些簡單直觀的執行方式給孩子選擇,記錄下來,在與孩子日常互動中靈活運用。
3、表揚孩子是有效的方法
表揚孩子是肯定和鼓勵孩子的極好方法。注意到孩子身上優秀的行為和品質,通過表揚孩子的優秀來強化這些行為,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習慣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表揚孩子首先是表揚孩子的根據是什么;然后孩子是如何做的;最后這些行為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好的品質,提出具體化的表揚。
比如孩子今天吃飯沒有挑食,具體行為是吃飯的時候把平時最不愛吃的胡蘿卜吃了很多。及時表揚孩子今天吃了那么多有營養的食物,明天一早一定會長高,營養均衡的小孩,會變漂亮。贊揚孩子的時候要表現出極大的贊賞和興趣,尤其是對于他做出來正確的行為,提出具體化的表揚,會讓孩子感受到你的真誠。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